“90 后”的邮政情缘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09-10

  几天前,家住越城区鹤池苑小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浙江省绍兴市分公司退休职工凌明煌前往医院看病,站在医院大楼里往下望就是绍兴市分公司的大院,看到几辆新能源投递车正在分公司进进出出,他不由地感叹:“变化真大呀!”

  凌明煌生于1926年,今年93岁。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邮递员,浙江省第一批三等劳动模范。在1980年退休前,凌明煌曾用脚步、自行车,丈量绍兴的大街小巷,将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汇票、一份份报刊送到千家万户。

  70 年间,细数回味“邮”故事

  “7月19日早晨6时30分,十几部脚踏车飞一样骑进了火车站月台, 等小伙伴们准备停当, 从上海方面来的213次列车很快到站了。下车的旅客才刚刚检票,十几部脚踏车已经满载着邮袋飞奔而出……”1959年7月29日,《绍兴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这份报纸,凌老收藏了60年。翻开早已发黄的旧报纸,工作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凌明煌的脑海中。这是绍兴市邮电局投递小组24名投递员的故事,凌明煌是小组长。每天清晨,投递员接到从火车上运载而来的报刊、信件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投递了。

  凌明煌是绍兴市郊凌家山村人。1946年,刚满20岁的他从田间地头走进了电信公司,成为一名电报员。1951年,绍兴邮政、电信合并,成立绍兴市邮电局,凌明煌被分配到投递岗位,一干就是30年。30年寒来暑往,凌明煌总是第一个来到单位,每天早上5点开始分拣、整理信报,做好投递准备工作。

  在解放初期,工作条件艰苦,送报送信全靠步行。从绍兴市东街出来,往北走去洞桥、往南走向延安路,来回动辄一个多小时,凌明煌和投递员们靠着双脚,将报刊、信件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有了自行车, 送信效率变高了,但信件量也与日俱增。凌明煌记得,从上世纪5 0 年代开始,汇兑业务发展迅速,投递员每天投送的汇票很多。当时,为了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邮电局对党报的投递时限有着严格规定。要保证在每天上午1 1点前投送完各级党报党刊,对此,凌明煌和伙伴们经常推迟吃午饭的时间。在投递过程中,凌明煌还遭遇过意外。有一次,他前往都泗门送信,骑车上坡时,正好与一辆农用拉货车相撞,凌明煌被紧急送往医院,随后被诊断为脑震荡。为了不耽误投递工作,没休息几天,责任心强、也闲不住的凌明煌又骑着自行车送报送信去了。

  在30年的投递生涯里,凌明煌记不清“救活”过多少封因地址不清或无接收人等原因投递不成功的“死信”,但有一件事却让他一直记挂在心。上世纪50年代初,凌明煌拿到一封从武康县(后并入德清县)寄来的信,上面写着“绍兴市大行桥步敍弄,交张X毛同志请转交莫宝华同志收拆”。信上没有写门牌,当时的绍兴也没有“大行桥”和“步敍弄”。根据谐音,凌明煌猜测可能是大云桥和菩提弄,他便挨家挨户去找,但几次无果。

  按照邮政投递的规矩,这样的信件,只要盖上一颗“查无此人,退回原处”的印章即可,但凌明煌却不想放弃。他抽出空闲时间,专门去拜访当地的居委会主任。主任告诉他,这里原本有一个姓莫的居民,但名字不叫“宝华”。这条线索给了凌明煌信心,他写信给武康县的寄信人,对一些信息进行核对交流。最终,他找到了真正的收信人——一位名叫莫树堂的老人。原来,莫树堂的女儿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家人失散,抗战胜利后,老人、女儿曾通过各种办法相互寻找,但都石沉大海。正是这封信,让女儿找到了父亲,使失散十几年的父女重新团圆了。这件事让凌明煌一直很感慨:“我们这份工作,承载着许多亲人之间的联系,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认真仔细地把信送到。”在几十年的投递生涯里, 凌明煌不断感受着这份普通工作的意义,从他手上送出去的有上级对下级的重要指示,有来自边疆的建设消息,还有“情抵万金”的家书。在他看来,一封信,就代表着一颗心。邮政人对待每封信,都当尽心尽责、不负所托。作为投递班组小组长,凌明煌也积极照顾着小组成员。冬季,每逢雨雪天,他总会在办公室里生好一个火炉,让投递回来的同事们取暖烘衣。夏天,他则在清晨起来烧好水,凉好了放在桌上。1951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凌明煌被评为浙江省首届三等劳动模范。

  70 年后,感慨巨变“邮”幸福

  虽已过鲐背之年, 但凌明煌耳不聋、背不驼、声音洪亮、步伐稳健。每一个初见他的人都会感叹老人身体的健朗。他说,自己之所以老来身体好,就是因为年轻时每天从事投递工作,长年健步骑行。“生命在于运动”。

  退休后,凌明煌仍保持着健步行走的习惯。每次走到家附近的延安路,他总会朝着宽阔的马路望上一眼——几十年前,自己用脚步丈量的小道,如今已车流不息。每当看到一抹邮政绿不时穿梭其间,凌明煌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亲切的暖意。

  凌明煌说,1980年他退休的时候,自行车还是紧俏物件。30多年了,邮政电动车、新能源汽车、邮政飞机,投递运输工具迭代更新。而当初他所在的投递班组,24人的投递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389人的“邮递小哥”手中。岁月更替,生产工具与时俱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投递员们精准精细的投递标准不曾改变,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爸爸,我们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上市了!”

  “爸爸,2018年中国邮政连续8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爸爸,湖州安吉那边的深山邮路都用无人机投递了!”

  同样在邮政退休的小女儿总能给凌明煌带来邮政新消息,这些巨变让他惊喜和感动。他不会忘记在1954年,作为绍兴市第一届人大代表,自己在发言时深情说出的那番话:“我是旧社会的苦孩子,正是因为党和国家的关心,因为这份事业,让我感受到了幸福。”穷苦出身,从庄稼地里走出来,一辈子辛勤工作,如今面对社会的大发展、企业的大变化,享受退休后安宁生活的凌明煌坦言自己与有荣焉、幸福感更强。

  至今, 凌明煌还保存着许多值得纪念的物品:两枚劳模勋章、1951年被评为省劳模时和其他劳模的合影、作为投递小组长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等。闲来无事,凌明煌都会拿出来翻看,并由衷感叹:“这辈子干邮政投递,我觉得真光荣!”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浙江省绍兴市分公司)


凌明煌是新中国第一批邮递员。 黄霄 摄

《绍兴日报》报道投递班组事迹。黄霄 摄

劳动模范获奖奖状。 黄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