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的幸福让人心动
作者:记者 蔡春玲 鄂 璠 王文婷来源:求是网发布时间:2020-07-21

  “以前的十八洞穷得让人心痛,现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让人心动。”做出这个生动概括的人叫施进兰。要说对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绝不谦虚,“因为我见证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准扶贫行动,以及脱贫摘帽的整个过程,我是实践者,也是全程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从施进兰这里,我们打开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之路的精彩画卷。

  贫穷的山乡哪有年轻人的“出路”?

  “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因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十八洞村曾和湘西乃至全国大多数贫困村一样,虽然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关照,但却“年年扶贫年年贫”,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在这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里,连苗歌传唱的都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施进兰一直想和这样的贫苦生活“说再见”。2005年,他告别年仅9岁的一双儿女,和妻子一起远赴浙江打工。到2013年的时候,他们的收入已非常可观,仅施进兰一个人的月收入就能达到七八千元。

  然而,远离故土的日子不好过。母亲日渐老去、两个孩子的青春期都在“留守”中度过,怎能不让他惦记?可是惦记又能怎样呢?村子里几乎没人有电话,和家人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联系一次,每次都费尽周折。那时候,村里的年轻劳动力都跑出去打工了,留守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何止一个施进兰。但是,贫困的山乡哪有年轻人的“出路”呢?

  “总书记来到我们十八洞了!”

  在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日复一日的奋斗中,惊喜终于来了。2013年11月3日晚,下班回到出租屋的施进兰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没想到电视画面中居然出现了阔别8年的家乡,还有乡亲们的面孔。他激动地大喊:“老婆老婆,你快过来看!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十八洞了!”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从此拉开了中国大地精准扶贫的壮阔大幕,亿万贫困人口在精准施策帮扶下,走上小康路。

  施进兰再也坐不住了,“外边再好,也不如老家。我要回去!”仅仅一个月后,他就辞去收入颇丰的工作,踏上了归程。

  2014年年初,花垣县委抽调5名党员组成中国的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了十八洞村。同年5月,村委会换届选举,施进兰当选村委会主任,就职时,他在台上喊出了“有钱没钱、拼上三年”的口号,将压在心底的那股志气喊了出来。

  十八洞村闯出小康路

  施进兰和村里的其他干部们一样,一直牢记着总书记在同大家座谈时指出的方向:“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然而,真正去落实这句话,却要越过重重障碍。


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后,该村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特色产业。2019年,十八洞村旅游公司正式营运,当年全村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乡村旅游正成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产业。湖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首先要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看到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了,有村民直接问工作队队长:“这次带了多少钱来?”还有村民听说这支工作队真的不分钱不发物,竟然连夜在村部的围墙上写满了“村干部、工作队、集体贪污扶贫款”的大字报。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意识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才是块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要把村民的志气提起来。于是,村支两委在村里开道德讲堂,树致富榜样,推行“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几招下来,成效初显。

  其次要树立村民“能致富”的信心。脱贫致富,必须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在人均耕地0.83亩,地无三尺平的十八洞村能发展什么产业呢?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在村外异地流转千余亩土地,打造“飞地经济”,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集中种植湘西本地有基础、带动脱贫较为明显的优势特色产业——猕猴桃,村民以产业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入股。

  然而,长期贫困的村民们摇着头,谁都不愿意入股。“老百姓对种植猕猴桃的前景不看好、不信任、不认可。”施进兰回忆说,村民们不仅不支持,还纷纷阻工以示抗拒。

  紧要关头,党支部必须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小组长带头入股,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村支两委还组织那些迟迟不肯入股、性格泼辣、能说会道的“当家人”前往都江堰国际猕猴桃节参观学习。在都江堰,这些村民第一次“见识”了高级小轿车,回村后纷纷交钱入股、同意种植猕猴桃。

  思想通了,信心强了,干劲自然足。后来,在修路、农网改造、机耕道建设中,村民们主动出工出力,没有一个讲价钱的,最突出的是在2017年创造了用不到半年时间建成十八洞村水厂并投产的奇迹。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产业发展贵在因地制宜。6年来,精准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培育起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五大稳定产业,成为村民小康生活稳稳的支撑。2019年,十八洞村旅游公司正式营运,已经卸任村主任的施进兰成为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成立当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乡村旅游正成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产业。

  十八洞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6.8%。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4468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6万元。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

  环境改善了,山村变美了;产业发展了,生活更好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力回到村里,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也纷纷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施进兰的儿子女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一群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人,正在用创新与实干精神点亮十八洞村的未来。

  “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如今十八洞村的山歌唱出的是小康路上幸福长。

  一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八洞村的脱贫之路,书写出中国精准扶贫的精彩故事,引导和激励着人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调研手记:

  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感受到这里的山水秀美、村容整洁,走在小康路上的村民生活忙碌有序,洋溢着朝气和希望;身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走访湖湘大地七州市十乡镇,处处见闻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生发的满园春色,用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的人们脸上写着骄傲和自信。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要求湖南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近7年来,湖南省坚持用好精准之方,推进产业扶贫:十八洞村的猕猴桃、泸溪的椪柑、隆回的金银花、麻阳的冰糖橙、新化杨家边村的文化旅游、韶山的红色文旅、衡阳堰头村的休闲产业、永州香零村的绿色蔬菜种植、郴州吴山村的特色养殖、汝城大坪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成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脱贫”的典型案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党员与群众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生产与生态相结合、文化与文明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从2012年至2019年,湖南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47万,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