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战邮精神 | 鲁中战邮概况

作者:郭克刚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07-06

  我是1943年3月自大众日报社被调到鲁中战邮管理局工作的。当时的抗日形势已开始好转,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段已基本过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逐渐减少,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国民党却对我党加紧制造摩擦事件。 

  我的工作大体上分两个阶段: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为第一阶段;1947年1月到1949年3月为第二阶段。因已过几十年,手头又无资料,很多事已记忆不清。现仅回忆起来一些片段。 

  一、第一阶段的主要情况 

  1943年,鲁中区党委书记是霍士廉同志,组织部长是高克亭同志,行署主任是王子文同志。他们的活动中心经常在沂南县的依汶一带。之后,区党委书记由罗舜初同志担任,高克亭同志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鲁中有三个专区:一专区即泰山专区;二专区即沂蒙专区;三专区即泰南专区。鲁中战邮管理局是行署的一个部门,三个专区都设有专区战邮局,各县设有县战邮局。 

  1.鲁中战邮的组织 

  1943年3月,我到鲁中战邮管理局时,其驻地在沂南县的万粮庄。大众日报社沂蒙分社也驻扎在这里。战邮局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党政军机关上下和相互间的通信联系,传递党政军的文件。从表面上看,战邮工作只是收发和跑腿送信,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事务性工作,但是实质上它是党政军上下各级联系的纽带。党政军领导机关通过这种通信联系的手段,将分布在各地区的组织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团结一致、行动统一、指挥自如的组织机构。设想没有这种通信联系的作用,各级组织互不通气,各行其是,会成什么样子?尤其在斗争复杂、形势多变的情况下,上下级之间保持通信联系是何等的重要。 

  战邮除通信工作外,还担负着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党报是党的喉舌,是马列主义的传播者。通过党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教育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觉悟,树立抗日的必胜信心,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根据工作的需要,鲁中战邮管理局设有秘书科、交通科、邮务科、发行科和会计科共5个科,1个中心站和数个巡视员。 

  一专区局即泰山专区局,下属县局有博莱县邮局、章丘县邮局、博山县邮局、莱东县邮局。二专区局即沂蒙专区局,下属县局有沂南县邮局、边联县邮局、沂东县邮局、沂中县邮局、沂北县邮局、蒙阴县邮局、费东县邮局和后建的沂建县邮局。三专区局即泰南专区局。县以下各分区,每区配有一名邮务员,负责传送区到村的报纸和信件。后来将相邻的两三个区集中在一起,成立一个邮务所,负责各区村信报的投递工作。 

  2.战邮的交通干支线 

  鲁中开始有两条主要交通干线:一条通滨海区,一条通鲁中一专区。当时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工会在滨海区大店十字路一带。通滨海区的干线,实际上就是和山东领导机关联系的交通干线。鲁中和滨海只一河相隔,中间设有敌人据点。敌人“扫荡”时,在沂河的河阳等地设立据点。平时有从别的据点派出的小部队来游击。这条干线,在鲁中区内未专设交通点,由沂南县局和边联县局负责专送。鲁中发往滨海的邮件、报刊,由中心站运送到沂南县局,再由沂南县局运送到边联县局。在边联县局有一个通往滨海区的武装交通队,负责人是常树桐和张公才。春秋季节,沂河水齐腰深,夏天雨大水涨,过河比较困难。冬天河水结冰,可以踏冰过河,但在结薄冰时需蹚水过河,交通人员常被冰扎破腿脚。这条线上的武装交通人员很辛苦,特别是冬夏季节,每个队员身背三四十斤的邮件和报刊,既要通过自然屏障沂河的阻挡,又要提防敌人的伏击。 

  一专区的交通线要经过二专区的蒙阴县到一专区的莱东县局再到专区局。全线路程较远,中间经过一段游击区。从蒙阴到莱东,中间设有三四个交通站。从蒙阴到三专区局有条支线,中间没有设站,是由蒙阴县局送到三专区的一个县局,再转运到三专区局。从蒙阴到莱东,须经过一段游击区,交通人员都是夜间通过。每班两人,一个在前侦察情况,一个在后担着邮件,多是走山间或偏僻小路,如需经过村庄,也要先到关系户家了解情况。交通线路一经确定,风雨无阻,交通人员甚是辛苦。 

  管理局在二专区,二专区所属各县多在交通干线上,其邮件、报刊由干线交通直接运送。不在干线上的县局,由管理局直送。只有沂北县局的邮件、报刊,是经沂中县局转送的。 

  鲁中与渤海、湖西区的联系,主要靠章丘和泰安局的武装交通队来实现。他们都有正常的交通线路和班期。 

  3.我在鲁中管理局经历的几件事 

  1943年五六月份,交通科副科长岳赞臣同志到一地委检查部署交通工作,在莱东县与抢粮的敌人相遇,在战斗中牺牲。当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报告给高克亭同志后,高克亭同志说:“岳赞臣同志多年做党的交通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对人诚恳,对党忠诚,艰苦朴素,是一个好同志。可写个稿子在《鲁中日报》上报道,号召同志们向他学习。”我写了稿子,很快在《鲁中日报》上发表了。管理局的同志对岳赞臣同志的牺牲,都深感痛惜。 

  1943年10月,我军赶走了国民党新四师吴化文部,解放了临朐、安丘一带,建立了四专区,即沂山专区,王烽同志任专区局长。四专区局建立后,我曾到过该区,主要了解新区情况,研究开展新区工作的问题。在该区所经村庄,都可看到墙倒屋塌,有的倒塌房子中,尚有饿死的人的尸体。村中很少有人,青壮年大多外逃,仅剩下老弱病残。大片土地荒芜,杂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这是吴化文部残酷掠夺烧杀所造成的恶果。 

  自1943年秋至1944年上半年,鲁中管理局已办了三期分区邮务员训练班,每期二三十人,学期为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学习内容是政治和业务,由各科长讲课。学员中我记得有沂东县局的李长有和沂南县局的宋怀义。我也曾给训练班讲过课,记得讲的是有关提高通信效率的问题。

  1944年六七月份,山东战邮总局在滨海驻地召开战略区管理局局长会议,召集了部分专区局长参加。会议期间,听取了战邮总局工会黎玉同志和战邮总局赵志刚同志的工作报告,各管理局汇报了工作,研究了战邮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会议持续开了一个月,这是一次重要会议,对战邮工作的开展起了重大作用。 

  1944年10月,我被调到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8月结业。接着,组织上决定派我到济南市委,做地下党工作。 

  二、第二阶段的主要情况 

  1946年,我结束了在济南市委的工作,于11月回到山东邮政管理局秘书科工作。1947年1月,我又回到鲁中邮政管理分局工作。 

  1.组织机构和干部概况 

  经过两年3个月的斗争,鲁中邮政分局的干部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亓汉三同志已担任分局副局长,下设邮运科、发行科、业务科、会计科和中心站。 

  2.战略形势 

  我回到鲁中邮政分局时,国民党全面进攻山东失败,开始向山东展开重点进攻。我军与其针锋相对,进行了著名的莱芜战役。为使邮政通信更好地支援前线、服务于战争,鲁中组织成立了支前邮局,随军行动。亓汉三同志带领干部亲赴泰山区,组织支前战地通信工作。 

  3.组织转移 

  1947年3月,鲁中区党委和行署从南麻、鲁村进驻莱芜,我们也随同到莱芜一带。7月,邮政管理分局又回驻南营村。国民党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每日飞机疯狂地轰炸扫射。机关几乎每天都要转移。 

  正当形势紧张的时候,我接到管理局在滨海召开分局局长会议的通知。我和通讯员杨洪宾骑马向滨海区进发。黄河以北地区形势比较稳定。我在这里住了两个月,学习了中央的方针、政策,开展了民主运动,参观了渤海的一些县局,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1947年10月,我带部分干部随行署的干部回到鲁中。这时,管理分局驻悦庄北的一个山村。年底,区党委举办干部培训班,准备开始土改运动。管理分局副局长亓汉三同志参加了培训学习,结业后即被调离邮政系统。 

  4.召开会议 

  1948年4月,山东邮政管理总局在滨海区诸城县召开邮政管理分局局长会议,对一些方针、政策性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但当时,对什么是企业化管理还不能彻底弄清,也无条件实现,工作也就搁置下来了。 

  1948年五六月间,管理分局开展了“三查三整”运动,运动结束后,我军已开始进入大反攻,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有的已胜利结束,有的正在激烈进行。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依照上级指示,开展参军运动。管理分局有六七人正式参军,其中,有跟随我多年的通讯员杨洪宾同志。 

  5.七科一处构成 

  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山东境内的县城大多数已被解放,战略区间的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决定,将鲁中、鲁南、滨海等地区合并,统一成立鲁中南区党委和行署。邮政组织随着区划的变化,于1948年7月,将3个区的邮政管理分局合并,统一成立鲁中南邮电管理分局,增加了电信业务,第一次实行邮电合并。鲁中南邮电管理分局成立后,我担任管理分局局长。管理分局内设七科一处,分别是秘书科、发行科、业务科、邮运科、人事科、供应科、计核科和电信管理处。 

  1948年10月,临沂县城解放后,邮电管理分局随行署和区党委进驻临沂县。1948年底,我军解放了连云港,管理分局派副局长李华堂带队接管邮电工作,建立了新海连特别市邮电局。1949年3月,山东省邮电管理局调干部随军南下,到南京、上海接管邮电工作。由我带领到合肥进行集中学习整训,准备渡江。从此,我离开了战斗多年的鲁中南,也离开了我的家乡山东。(本文摘自《山东战邮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