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西柏坡 | 毛主席题写的这四个字定义了邮政人的初心
作者:方怀银 邸亚峥 龙景君 杨艳 张军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21-07-01
总有一些年份会在历史的年轮上烙下闪光的标记,总有一些地点会在历史的坐标上镌刻光辉的印记。
位于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的西柏坡,是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进京赶考”从这里出发。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巍巍太行山连山,群峰挺立接蓝天。就在这个太行山区的老山根儿,有一个不大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很特殊,似熠熠闪光的大明珠……这个小山村,放光辉,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咱们中国人,牢记这个山村在心窝,她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申媛丽一段清脆的快板解说,道出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望远方,仿佛在眺望即将到来的胜利。铜像前,鲜花铺就的11个大字“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静静地向每一位来访者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们驻足拍照留念、重温入党誓词,追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10个多月时光。
1948年5月26日,随着战局的转变,毛泽东等人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五位书记齐聚这里。西柏坡,成了中共中央新的所在地,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中枢神经。毛泽东曾称赞:西柏坡“是个理想的总指挥部”。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他亲自起草的电报有400多封,仅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就有197封。西柏坡作为指挥300万军队的大本营,与全国各战区的往来电报、信件和报纸,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大部分解放,解放军已呈向全国进军之势。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没有专门的礼堂,就将中央机关的伙房临时布置成会场。代表们开会时就带着凳子来,开完会再带回去。这场伟大的会议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毛泽东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由此诞生,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恪守的政治要求。
人民邮政的初心在这里发祥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九展厅,毛泽东题写的“人民邮电”四个金色大字,正是新中国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1948年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九月会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1948年12月,华北邮电总局负责编辑邮电杂志的孙志平考虑到当时全国解放在即,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便向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请示,建议将《华北邮电》改为《人民邮电》。”说起“人民邮电”的由来,平山县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的王磊如数家珍。
在积极筹备《人民邮电》创刊工作时,大家非常渴望能请毛主席题写报头,于是推举孙志平给毛主席写信。信写好后,孙志平把它郑重托付给山河邮局局长赵博一,赵博一当天就把信交给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请他呈送毛主席。
12月31日上午,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高兴地把毛主席的题字交给孙志平。这可是一件在新中国邮政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
“人民邮电”题词意味深远地诠释了邮政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为新中国邮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邮政为人民”成了邮政人永恒的初心使命。
历经百转千回,那些始终熠熠生辉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催人奋进的是家国的书写、为民的情怀,正如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所唱,“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