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战邮精神 | 从交通站到战邮局
作者:孙子诚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07-20
1939年八九月间,山东军区张经武、军区三科科长杨国辉命张庆云到清河区组建侦通站(后考虑到这个名字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又改名交通站)。交通站的任务:第一,负责侦察工作;第二,负责交通工作。其组织及人员情况如下:清河区成立交通总站,由我担任总站长;巡视员是王士林和孙玉伦同志,任务是开辟交通路线与党委联系;收发员是曹光,还有几个交通员,人数极其有限。总站下设3个分站:清中分站、清东分站、清西分站,这是战时邮政的前身。
1940年环境进一步恶化,清河区党委由桓台移往四边县,即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一带。当时交通总站仍留在原地负责交通工作,后才移往益都赵家营一带。这时,党委决定培训干部,发展和扩大组织。在八九月,交通总站组织了一个训练班,由范星五同志主持。训练班前后办了两期,第二期毕业后就转移了。这两期训练班为战邮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时,上级提出“兵对兵、将对将、枪对枪、刀对刀、政权对政权、邮政对邮政”的口号,提出建立邮局组织,交通总站就是在这时改为“清河区战邮总局”的。对“中华邮政”我们主要是利用他们的组织形式,把我们的干部送进去,并设掩护。为此,当时我们对干部进行了培训,让他们学习通信、掩护术、乔装术等。
在通信工作中,涌现了有名的“五老”,他们是社会上有“小手艺”的地下党老党员,不与当时的交通人员住在一起。其中一个是何五同志,益都人,是个掌罗匠,他送信最多。敌人封锁以后,他担任送情报、搬救兵等任务,有时他把文件用膏药贴在身上以迷惑敌人。“五老”在战邮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清河区战邮总局成立以后,各县邮局也相继成立起来,并增加了护送干部的任务。1941年,战邮又增加了党报发行工作,设立了发行部,部长是李杰同志。由于我另有任务,战邮工作便由杨华村同志负责,当时交通科科长是徐秋萍同志。
此时,军区派人交待任务,决定由杨华村同志去冀鲁边区联系整顿战邮组织,后改由我和张公民同志前去。由于情况复杂,我们分开走,我乔装成卖藕的商人,张公民乔装成卖枣的商人走北路。路上遇到敌人“扫荡”,我被敌人包围逮捕,身陷敌人监狱达16天之久,备受折磨。张公民也受伤被俘,彼此相见,都装作互不认识。后来,通过地下党的关系,花了982元伪币买通了翻译,我才得以脱险。
1943年战邮机构变革,成立了传递站,由曹光同志负责。传递站的任务是负责报纸发行和护送干部,邮局只负责送信,区分党内文件和一般信件,开辟了两条路线。之后,根据华北局的指示,为进一步加强党内交通,又与邮局分开,另成立交通科,由党委组织领导。交通科长由地委书记级干部担任,政治交通员由区委书记级干部担任。当时交通科科长为王美林同志,我和王要亭、郭华同志任交通干事,实际上是负责交通工作。1944年1月清河和冀鲁边区合并,上级指示组织工作队到这个地区。我奉命前往,整顿交通工作,把那里的交通站也改为邮局。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奉命和戴开文同志准备去接管青岛的邮政工作,先到莱阳了解情况,后又到黄县、掖县一带,总结摸索了接管经验,做了接管“中华邮政和电信”的准备。之后,戴开文去接管烟台的邮政工作,我复回渤海。这时,渤海区的邮政组织已统一起来,局长是乔为中,副局长曹光。党委确定我到邮局负责党内交通、公开通信以及武交队的工作。当时渤海区的组织干部情况如下:乔为中任渤海区交通局局长,我任邮局局长,曹光任公路局局长,刘铭三任电信局局长。交通营是在交通局领导之下的。我于1949年4月南下时,马玉忠同志任渤海区邮电管理分局局长。
我在勃海战邮局工作期间,共办过七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不少干部。当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教育,还有一些化装术,也有些业务课。后来乔为中局长也开办过不少次培训班。渤海区的县局最后大约发展到六七十个。
清河、渤海区邮政共使用过三种邮票,即:五角星图案、毛主席肖像、朱总司令肖像的邮票。战时的交通工作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秘密的化装交通,还有公开的武装交通。我们在武交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营,营长乔为中,教导员郝鸿章,还有一个副营长,主要是同政治土匪、“还乡团”作斗争。当时共有三个武交队:一个队叫“东坡小队”,负责到冀鲁边区去的交通线,这个队历史最悠久,老战士也很多;另一队负责从临淄到益都(属三分区和四分分区)的交通线,队长姓张,经常通过铁路运送邮件,张店解放后改为铁路警察。另一队是在三分区西部,负责传送黄河两岸的文件和党报,共有八十多人。他们机智勇敢,常常缴获敌人的武器和物资,每次回来都受到行署的表扬。
战邮英雄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整个战争期间,有七十多位烈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特别在抗日战争期间,斗争极为残酷。王士林同志在1943年间,被周村的敌人关押了好几年。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结果被敌人枪杀。一九四二年,临淄县局四五位干部在工作岗位坚持工作,被敌用炸弹集体杀害。有位同志在张店附近过铁路时被俘,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本文摘自《山东战邮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