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色足迹前行
——贵州邮政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长征”之路
作者:中国邮政报通讯员 李奇男 贵州记者 宋婵娟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08-13
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区子尹路96号,坐北朝南的小楼沿街而立。1935年,遵义会议在此召开,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转折之城”主题邮局,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各类主题邮品全面展现了贵州的红色文化和地域生态,铭刻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在主题邮局的党建服务区,布放着党史书籍、学习笔记本和有声读书码,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今年以来,贵州邮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红色热土上激发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服务美丽乡村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花茂村,一座座农家小院灰瓦白墙,错落有致,柏油马路通往四方。在村头的“乡愁”主题邮局,古朴的木架上,陈列着借助邮政电商平台上线的土特产品,《乡愁—黔北记忆》明信片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
距离花茂村7公里的枫香镇支局为花茂村、苟坝村等9个村和1个镇提供邮政服务。宣讲信贷政策,建设“信用村”,在共产党员、支局长王念的带领下,枫香镇支局加快了“普惠金融”的步伐,绿色金融在当地开花结果。该支局员工刘全德从事投递已有27个年头,这几年当地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刘全德比以前更忙碌了,给村民投递信件包裹的同时,村子里的农特产品也通过他的双手“走出”村庄。“脚步快起来,乡亲们的钱袋子就鼓起来。”刘全德乐呵呵地说。
“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好,乡亲们搞起了农家乐,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围绕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大家服务。”王念说。游客来到花茂村,必点的一道菜便是盬子鸡,而做这道菜需要一个特别的器具——土陶烧制的盬子。母先才是村里的制盬能手,随着花茂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外地朋友也想购买他制作的盬子带回家尝试。枫香镇支局员工利用工余时间不断探索寄递包装,帮助母先才解决了寄递难题。
新时代,新长征。目前,遵义邮政已助农销售农产品23万余件,建成“信用村”45个。
扎根大山深处
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黔北地区的瓮安县召开的“猴场会议”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如今,距离“猴场会议”会址仅1.4公里的草塘(猴场)支局,负责为猴场镇等4个乡镇下辖的18个行政村提供邮政服务。
种植中药材太子参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六七月药材收获,在草塘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邮政人的身影。兑换零钞给临时工发工资是种植户心中的大事,支局的员工就带着零钱上门服务。
给留守儿童过生日——这是草塘支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使有时候要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他们也没有怨言。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下乡宣传防诈骗知识,回乡的大巴刚停稳,就能看到支局设置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接待站”。
平常又不寻常。共产党员、草塘支局局长张秋琴说:“学党史、铭党志,只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红色的旗帜才能越来越鲜艳。”
小河山乡的村落距离瓮安县城38公里,仅有一条崎岖的乡村公路与外界相连,是瓮安县偏远的村落之一。乡邮员谢生权每周有三次往返于此,踏着清晨的第一缕微光出门,沿着山路辗转前往大山深处。党报党刊从“次日达”到“当日见”,背后是瓮安邮政不断完善农村邮政服务的努力。目前,全县26个邮政普遍服务网点正常对外营业,全县65个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100%、报刊征订覆盖率达100%。
大金星村黄桃基地的600亩黄桃迎来丰收的同时,也面临着“出山难”的窘境。瓮安邮政依托邮政农村电商平台,助力“黔货出山”。今年,当了解到基地因扩大种植规模面临资金难题,瓮安邮银加强协同,第一时间发放贷款100万元。
近年来,瓮安邮政积极助推当地农业种植和农村电商发展,为促进农户增收作出了不懈努力。
传承“三线精神”
六盘水——“江南煤都”“十里钢城”。从1964年到1980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万热血之士在这里谱写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如今,六盘水邮政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三线精神”的更大动力。近年来,六盘水邮政累计销售农产品50多万件,销售农资1000吨;为当地猕猴桃种植户发放贷款2.9亿元,带动务工人数达4000余人。
“以前,茶叶运输难。现在,通过与邮政的合作,我们的茶叶能远销到辽宁大连。”水城区米箩镇坡脚村党支部书记张云说,“茶叶销售距离拉长了,农民的销售收入也提高了。”
“我是2018年回乡创业的,恰逢合作社要成立,我就加入了。现在,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掌握了一些种植茶叶的技术,成为职业农民。”水城区民裕合作社种植户张鹏说。据了解,民裕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的模式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六盘水邮政积极提供“线上+线下”“销售+寄递”服务,自今年3月至今,帮助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