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邮政史料 | 接收中华邮政秦皇岛、唐山邮局

作者:尹水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11-19

  1948年11、12月,秦皇岛、唐山两市先后解放,冀东区邮电接管组随即接收了两地邮局。 

  1948年11月27日,邮电接管组迈着整齐的步伐开进新生的秦皇岛市。当时,原有中华邮政大部分员工都撤到天津去了。接管组成员大多是搞交通邮政工作的,又备有邮票、单册及工具,因此,能够迅速落实军管会的要求,很快完成了开门营业的任务。 

  为了充实邮政方面的人员力量,12月初,从山海关邮局调来了5人,分别负责市内投递、分拣和封发。此后,又陆续开通了去石门寨的小火车邮路和去海阳镇的乡邮路。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之前撤到天津的中华邮政邮局员工被天津邮政管理局派回冀东军邮分局。经过几天的形势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后,除了少数几人留在分局工作,其余大部分回到秦皇岛和内地个别县局。人员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待遇问题。进城接管的同志实行的是供给制,而那些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员工,拖家带口,都有家属需要供养,不发生活费是不行的。秦榆市(解放后秦皇岛和山海关地区组建成为一个市)是冀东第一个解放的城市,此时,政府对供给标准、薪金等级、经费来源等尚无明确规定。解放后百废待兴,军管会忙于其他方面的工作,对这些问题也解决不了。邮电局本身虽然恢复了一些业务,也只限于出售邮票、收寄平信,收入甚微,靠寥寥无几的市内电话月租费收入来维持,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正值束手无策之际,在铁道北正街电话局院内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几十大桶汽油(原是电信局的物资,其撤往天津时埋藏的),这在当时是紧缺物资。经与市贸易公司沟通,对方愿用玉米和小米收购。于是,即以此粮分发给几个局的员工,每人每月约150斤小米,以济燃眉之急,暂维持生活。因为有了这批救命粮,员工们生活的难关总算是闯过去了。 

  在开展正常业务的同时,还办了一件大事。上海解放前,华北邮电总局与上海中华邮政达成协议,利用从秦皇岛海港码头装煤南运之便,随船往返载运邮件。第一次从上海来船的时间是1949年3月,那时,秦榆市邮电局的运输工具仅有一辆旧地排车,要完成从船上卸下再从码头拉运4000袋邮件到几里地之外火车站的任务,真是困难不小。但是,经过大家的辛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一次,除了秦皇岛的员工参加,还得到天津邮政管理局派来的几位同志的大力协助。 

  1948年12月12日,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唐山市。根据唐山市军管会的工作部署,当日夜12时接管组接管了唐山市邮政局。同秦皇岛一样,解放前夕,中华邮政的大部分邮务佐以上的职员,携带邮票及款项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天津,只留12位邮差守护局务,等待我方接收。接收时,这些邮差讲述了留守时,邮局遭到两股乘混乱之机企图劫财的坏人的侵扰,都被他们以“好汉们,小小邮局只有信和纸,没有钱……”这样的话劝退了,邮局的财产没受任何损失。邮差们护局的行动得到了接收组的表扬。 

  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出现了经常性的邮票供应不足、不及时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经请示唐山市领导,与唐山新华书店商妥,用石印机仿印了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毛主席像邮票4万枚,以应急需。邮票的面值是长城币(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8年2月在冀察热辽解放区发行的“长城银行冀察热辽流通券”)1000元,每版100枚,于1949年12月23日投入使用。不久,邮资调价,平信资费为3000元,这些邮票面值不适用了,又由于上级局发来的邮票增多,没用完的邮票于12月28日暂停出售。 

  唐山市邮政局在接管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投递、营业及局内各项工作逐步恢复正常。(本文摘编自《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冀东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