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邮政:永葆革命本色

作者:蔡兆清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2-05-24

  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博物馆的陈列室内,一只皮质信箱见证着连荣林父子烽火传邮、“人在文件在”的动人故事:会昌县苏维埃邮局送信员连荣林经常背着信箱,带着十多岁的儿子连礼堂日夜奔走在山区的邮路上,最终因积劳成疾而病逝。连礼堂子承父业,继续送信。一次途中突遇敌人袭击,小礼堂拼命潜入密林,因身负重伤昏倒在地。他紧紧抱着信箱不撒手,所幸被赶来的红军所救,信箱、文件都完好无损…… 

  苏维埃邮政总局成立后,逐步组建起以瑞金为中心的邮政网路。邮路的开辟“以军事中心为转移”,按军事中心和交通要道分设邮路干线和支线,邮政工作人员每日分班次定时、定点往来投递,重要信函均需办理挂号手续,详细登记,以备查考。遇有急件,随到随送,使邮件往来畅通,做到了“敏捷传达各方消息,使工农红军相互呼应”。 

  与此同时,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及其直属部队为建立相对独立、便于保密、利于作战的通信系统,开始组建红军信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邮政的开端。从红军总政治部到各军团、军及中革军委直属部队,均设有红军信柜,担负军内邮件传递任务,并有与苏区邮路交织在一起的红军军邮邮路,即红军信柜的邮路。 

  据时任苏维埃邮政总局局长兼红军总信柜主任赖绍尧回忆,当时,红军总信柜(军邮)在组织上属于中央军委(即中革军委)总政治部领导,而在业务上则由邮政总局领导,手续制度基本上和邮政相同。他当时就是由邮政总局选派到红军总信柜担任红军总信柜主任,在总政秘书长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工作的。

  随着邮政组织系统的不断健全和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给红军提供信息保障,邮政又开办了为军事服务的特别快信业务,专门传递军事邮件。特别快信是专为党政设立的,都是机密文件、机要信件,一般人不能邮寄特别快信,能收寄这种信的只有邮政总局、省邮政管理局、中心县邮局。同时,规定特别快信一到就送,要求邮递员每小时要走10里,不得有误;有时邮递员都在外面送信,局长就亲自携带快信出发,准时送到。这种业务贯穿苏区邮政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自始至终为革命斗争服务,并在充分利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确保了军事通信需要,起到了代替有线电报和长途电话的作用,在红军反围剿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为保证信件传递通畅,在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时,邮递员必须化装闯关,经常要在与敌人的搏斗中完成通信任务,有的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仅江西一省的交通邮电烈士就有1780多人。冯榜立,江西萍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交通联络工作。1931年4月,他担任萍乡县苏维埃赤色邮局局长。他开辟了安福、莲花、永新等7条邮路,增设交通站,组建武装交通队,传递公文、信件,担负物资采运、侦探敌情、护送干部等工作。红军主力转移后,冯榜立组织武装力量,大力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5月,他寡不敌众被围捕,惨遭酷刑。他高呼:“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而后英勇就义。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苏区邮政人员艰苦创业,担负着机要交通和邮件传递的双重任务,为苏区开辟了一条条畅通无阻的红色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