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邮政:坚持人民立场

作者:中国邮政报记者?蔡兆清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2-05-27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瑞金书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里,鲜明地阐述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民心,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明确,苏维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与之一脉相承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中的许多条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邮政工作的人民性。如第四章“工作时间”规定:“各级邮局每日工作八小时”“交通员每日路程不得超过七十里”“每逢星期日及各种革命纪念日,邮局照例放假,邮政工作人员得参加当地的群众纪念会”。 

  苏维埃邮政作为人民邮政的开端,其人民性更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上。起初,各苏区邮政组织不统一、规章制度各异。当时,邮局只为党政军服务,并不办理群众通信业务。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以及邮局经营条件的改善,各苏区邮局纷纷开始收揽民众邮件,甚至实行低资费,以满足群众的用邮需求,影响日益扩大。据1932年1月《红旗周报》报道,在赣东北苏区,“邮政局到处都有,寄信非常之快,比在白区要快得多。只要贴上二分苏维埃邮票,任凭你从前没有知道的村头角落,都能够直接送到”。 

  在萍乡市莲花县一枝枪纪念馆里,一幅大红绸缎和直贡呢制作的局牌,见证着苏维埃邮政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介福,1931年任莲花县赤色邮局局长,1932年任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局长。为适应邮局经常转移的需要,方便群众用邮,他缝制了一块长约4米、宽约1米的局牌,上面写着“中华赤色邮政湘赣省总局”。邮局迁移到哪里,局牌便挂到哪里。老百姓老远望见这块红局牌,就知道邮局的位置了。1933年6月,陈介福不幸牺牲。 

  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苏维埃邮政建设进入高峰期。到1933年,仅江西、福建、闽赣、赣粤四省邮政人员就达到4700多人。他们身着胸前印有“邮政”二字的绿背心,头戴印有“中华苏维埃邮政”徽记的帽子,夜间提着写有“邮政”标记的灯笼或马灯,跋山涉水,走乡过镇。苏维埃邮政平信、挂号、包裹等业务种类齐全,且邮资较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中华邮局要低,获得了民众的充分信任。 

  为服务苏区党政军民,促进根据地建设,便利群众用邮,邮政总局统一了中央苏区的邮政资费,实行低资费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实行拥军优属政策,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信件和包裹实行免费寄递,并刻有专用的免费邮戳,保证指战员能随时向家人报平安、报战斗胜利的喜讯,使红军家属能在后方安心。 

  苏维埃邮政还开办了诸如银信等独具特色的便民邮政新业务,以服务于苏区广大军民。1933年赣东北苏区出版的《工农读本》记述了一名叫黄道的红军家属通过邮局汇寄银元的故事:苏区农民黄道,想给当红军的儿子送钱,却被告知儿子已随红军部队转移,这让黄道非常着急。就在这时,他得知邮局能汇钱,这让他喜出望外。让他更没想到的是,仅三天后,他就接到了儿子的回信:“钱已收到!”黄道无比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