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邮员郑爱军:36年走出一条“平凡之路”
作者:记者 何雪菲

  70余公里山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了36年,从寒来到暑往,从少年到白发,那抹墨绿色的身影早已成为散兵人最熟悉的风景。他就是“安徽省最美职工”、巢湖市散兵镇邮递员郑爱军。

  山路崎岖 他总能准时到达

  “郑师傅,我拿报纸”“郑师傅,我的信到了吗”。当记者来到巢湖市散兵镇邮政支局时,郑爱军正一边整理报纸和信件,一边同取件的镇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我们对他特别熟悉,他的事迹在这里家喻户晓!”前来取件的李丽告诉记者。

  郑爱军负责的是散兵镇最难走的一条邮路,70余公里山路,五个行政村,一万三千余户分散居住的居民。由于线路偏远,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都是家常便饭。这条路的上一任邮递员,是郑爱军的叔叔。“叔叔说这条路不好走,很多人坚持不下来,但一晃我已经走了36年啦。”郑爱军感慨道。

  “说起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那真的太多了。”郑爱军打开了话匣子,在这条邮路上,他曾因踏到独木桥上的青苔而滑跌入河,也曾遇到过野猪和狼。山洪暴发时他踩着泥水进山,暴雨天,他为了摆脱身后的球形闪电将摩托车开得飞快;冬日山上积雪半个月不化,他自带铲子辟出道路。“2017年冬天大雪,我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摔倒了,摩托车压在身上,我在雪地里挣扎了半小时才爬起来……”这些年在这条路上摔了多少跤他已经记不清了,从背着邮包步行,到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翻山越岭,他一直默默坚守在乡邮员的岗位上,从没有延误、丢失过一封信件,“山路再难,我也要按时把信送到”。这是郑爱军对自己的要求,而他也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岗位平凡 他用善举让尘埃开花

  “仁义”是散兵人对郑爱军的普遍评价,因为他将这条坎坷泥泞的邮路,变成了一条播撒善行的“爱心邮路”。

  郑爱军所负责的五个行政村,青壮年大多出门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弱妇孺,为了便利大家的生活,郑爱军给自己揽了不少“副业”。“项山村的周可发老人双目失明,他的子女寄回来的大件快递,都是我骑着摩托车帮他带进山里”“开杂货铺的魏正金老人,我进山时常常给他捎带来一些种子、农药、化肥等小件农资产品,给他当义务送货员”……对于这些留守老人,郑爱军总是宁愿麻烦自己而帮助大家,“他们出一趟山很不容易,我多跑跑也没什么”。

  郑爱军的朴实,让他与邮路上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信任他,也因为他而信任邮政。有位老大爷甚至大老远地提着20万现金找上门,非要让他存进邮政储蓄,这让郑爱军感动不已。

  面对这些温暖人心的点滴事迹,郑爱军总是朴实一笑:“我16岁就进山送信,乡亲们一直对我照顾有加,天色晚了常常留我吃饭、住宿,一再叮嘱我路上小心,真心换真心,能为他们多做点我也高兴。”

  多年的风吹日晒,让郑爱军患上了风湿、耳炎等疾病,妻子施彩云每天给爱人换药时都心疼不已,“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告诉我和女儿,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做就要做到最好”。

  今年五月起,郑爱军因为健康原因暂时停止送信,在散兵镇邮政支局工作。但他心里仍挂念着大山里的乡亲们,而乡亲们也常常托邮递员捎来远方的问候。“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随着时代的发展,邮递员的角色也许会渐渐淡出舞台,但郑爱军与山里人的故事,却如同陈年的酒,愈发香醇。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京ICP备15035540号 京公安网备1104014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