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会大事记工会信息

    产改赋能 智创未来(一) | 无人机投递“飞”出新天地,激发产业新活力

    作者:李延玲来源:云南省邮政工会时间:2025-08-08

      在云南邮政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征程中,一股源自“云端”的创新动力正悄然推动传统服务模式的变革……曾经,那些层峦叠嶂的偏远山区、地形复杂的特殊区域,构成了邮政快递服务的难点和痛点。如今,在《中国邮政低空物流典型场景试点应用研究》科技项目的有力推动下,云南邮政被纳入集团“高原抵边村+乡村振兴”场景试点飞行单位,并随着普洱澜沧、红河绿春、怒江称杆乡三条抵边村邮路无人机邮件配送示范项目的探索实施,这一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我们不仅突破了地理限制,构建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空中通道,更在产改实践中,培养和锻造了一支掌握前沿科技、敢于突破创新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智慧物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云南邮政将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作为推动产改工作的核心要素,坚持建设自有飞手团队,紧密围绕无人机项目,于项目推进阶段便及时组织5名飞手完成培训并通过CAAC认证。逐步将邮政产业工人培养为不仅具备传统投递能力,而且掌握低空物流核心技术、保障飞行安全的“蓝天工匠”,成为产改赋能下技能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

      邮政低空物流配送的实施,标志着技术应用的创新突破,同时也是云南邮政服务模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有效攻克了偏远地区服务成本高昂、时效性不足的难题,显著提升了邮政网络的韧性和服务质量。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产业改革培养出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坚强支撑,实现了“科技赋能服务”的宏伟蓝图。据最新数据,自今年6月中旬项目启动以来,红河、普洱两地已累计完成12架次的飞行任务,并在7月份实现了每条航线往返60架次的邮件配送目标。这是云南邮政作为全省第一批低空物流场景应用示范试点单位,因地制宜布局低空物流场景应用配送网络,发挥产业优势的生动实践。

      在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村级服务站,当一架邮政无人机满载报刊和包裹,从乡邮政所平稳起飞穿越山间云雾,精准降落在指定位置时,现场体验的村民欢欣鼓舞地说:“过去取快递需跋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仅需步行8分钟到村口即可领取!”

      

      在中缅边境的澜沧县糯福乡,随着普洱首条无人机邮路的成功试飞,亲历了这场变革的糯福乡邮递员亦感慨万千:“以前送一趟邮件,开车在山里绕,单程就要耗上大半天,遇上大雨塌方,邮件就得‘趴窝’。”如今,无人机沿着预设的空中直线疾驰,配送时间也较传统方式缩短50%以上,曾经需要漫长等待的邮件,如今被“空中邮差”的迅捷高效彻底改写。

      

      在怒江泸水市称杆乡王玛基村,当无人机仅用5分钟便抵达称杆乡前进村,完成较以往邮递员骑摩托配送平均省时2个小时以上的投递任务时,在486公里邮路上跑了37年的全国劳模桑南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慨“投递也实现了智能化”。并表示,他也将参加无人机操作考试,“以后操作无人机来给百姓送快递”。

      

      无人机除了投递常规的报刊和包裹,还能够承担药品、生鲜等急需物品的配送任务,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低空物流场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偏远山区“收件难”的问题,还为当地农产品“出山”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动力,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普惠邮政服务。

      无人机划破长空,投递的不仅是邮件包裹,更是云南邮政依托产改、拥抱智能未来的决心与信心。它标志着邮政产业工人队伍正乘着产改东风,在科技创新的新赛道上奋力奔跑。当“飞手”们熟练操控着无人机,他们驾驭的不仅是机器,更是云南邮政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下一期,我们将目光转向地面,看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应用“驰骋”,产改如何再次为传统岗位注入“智”变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