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洒在“中国77号”界碑上,界碑最上方的国徽闪着金光,界碑对面的沟壑留着一段残垣,传说是旧时的哨所。
“我们每天在这里送走中国国境线最西边的最后一缕阳光,这条沟的对面就是吉尔吉斯斯坦。”阿地里?买买提说。这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称克州)阿克陶县支行支行长,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阿行长。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南疆相对新疆其它地方落后,尤其是阿地里工作的克州,自然环境恶劣,物质贫乏且民族众多,群众生活相对贫困。从2017年邮储银行派遣驻村工作队开始,如何带领群众们脱贫致富,就成为了阿地里和同事们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从“被扶贫”到“带队扶贫”
28岁的维吾尔族小伙玉素甫江?伊斯玛伊力成为享受邮储银行扶贫贷款政策的第一批人之一。
如今在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阔洪其村,玉素甫江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借助邮储银行扶贫小额贷款,将昔日的家庭铁艺小作坊办成了加工合作社。
此前,母亲重病缠身,姐姐不幸离世,留下一个孩子,为了照顾家人,学过电焊加工手艺的玉素甫江就在家中办起了铁艺作坊。但苦于缺乏资金,作坊设备粗糙、人手不够,无法承接大型铁艺加工,一家人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2016年9月,在邮储银行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玉素甫江申请到了3年期5万元的无抵押、免担保、免利息的扶贫小额贷款,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很快,他购买了一批电焊加工材料和机器,扩大了生产规模,邻村的订单也纷至沓来。玉素甫江还承担了当地政府富民安居工程中的门窗加工任务。“小作坊一个月只能赚200元,现在多的时候能超过8000元。”
生活逐渐宽裕之后,玉素甫江也没忘记身边的乡亲们。他雇佣了村里6个贫困户,教会他们电焊技术,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左邻右舍每每提到玉素甫江,常常赞不绝口。
当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贷更多的款来扩建工厂,他开心地点了点头。
驻村在扶贫一线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驻村工作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3月,邮储银行克州分行选派工作人员下基层,积极引导贫困户与驻村工作队共谋脱贫发展之路,不断加大小额扶贫贷款投放力度,让有产业项目,有能力有条件自我经营的贫困户选定适合自身的产业,贷款自主经营,确保贷款用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增收有保障。
以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库尔干村为例,邮储银行通过驻村工作队向该村共发放扶贫贷款121户,合计金额567万元,并于2017年实现了该村5个贫困户、35名村民的脱贫摘帽。
工作队驻村后,对库尔干村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摸排调查,掌握了贫困户基本情况。他们结合5个脱贫目标户致贫原因和库尔干村工作实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精准帮扶,每半月入户一次,跟踪了解贫困户最新的生产情况和思想动态,制定了一户一策扶贫方案,采取贷款扶贫、特色养殖扶贫等方式,确保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然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还有着特殊的困难,比如沟通上的不便。据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所有的政策宣传文件、贷款文件都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不识字。
为确保贷款政策执行不走样,邮储银行克州分行成立了扶贫小额贷款巡讲团,深入贫困户宣讲贷款业务的各项政策,同时在每个行政村张贴和发放维汉、柯汉双语的《贷款公约》,利用双语宣传单普及信用知识,工作人员还现场答疑,培训宣讲覆盖面达到100%。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邮储银行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础,加强各方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联动,对缺资金、有意愿发展产业、有能力发展生产、有条件发展经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发放扶贫贷款,做到了能贷则贷、应贷则贷。
自2016年7月克州全面推行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以来,作为主要承贷机构的邮储银行已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54亿元。
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如今,克州地区的脱贫目标正稳步实现——截至2016年末,克州已实现整村脱贫25个村、户数9799户、人口38176人;2017年实现了28个村整村脱贫,户数9430户、人口36671人。
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邮储银行清晰的金融精准扶贫路线。
为打好这场金融脱贫攻坚战,邮储银行新疆分行对克州分行予以政策倾斜,保证了信贷规模的充足供给,即投向贫困农户的信贷总量不受总信贷规模约束。同时,对授信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对扶贫小额贷款产品开通绿色通道,持续优化业务审查审批流程,实现快速放款。
邮储银行新疆分行副行长王保中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8月,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新疆区分部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新疆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尤其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开展深度扶贫,不仅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将扶贫政策宣传到位,还要扭转村民长期以来对银行贷款的认识偏差。贷款资金利用不该是‘一锤子买卖’,要引导贫困户合理使用资金才能实现长期收益,也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王保中说,这也将成为邮储银行新疆分行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