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邮票前,我已经参与了不少体育题材邮票的设计组稿工作,并有几套方案被选中发行。2005年我的第一套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小型张)、2010年的《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邮票以及2012年与尚盈老师合作的《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同是体育题材,设计风格却不尽相同。
为何对体育题材邮票情有独钟?我想是因为体育与视觉艺术之间有种内在联系,体育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这种力量与美正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以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及相关体育元素为主题内容,表现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韵律之美,与邮票艺术之美自然融合,可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动感艺术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其他邮票选题无法取代的。作为设计师,很难抵御这类设计创作的吸引力,所以每有机会,我都会尽量参与。
内容的确定
因为是今年增加的选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邮票设计组稿仍然是时间紧、任务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和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加设计竞稿的至少有6位设计师,竞争很激烈。想在众多的设计稿中脱颖而出的确不容易。对于我来讲,也有一定的压力,但是这个题材有很大的设计空间,我有兴趣,也感觉有挑战。我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使没选上,也会积累不少实战经验。有了这样的心态,既可以紧张地进行设计,又可以轻松地调动创意想象力,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这套邮票有四枚,分别表现了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冬季两项和自由式滑雪等冬奥会雪上运动项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雪上运动的了解停留在电视上,对专业级比赛知之甚少。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熟悉这些内容,除了邮票编辑提供的参考图片和网上能搜到的资料,还要观看每个项目的实景录像,了解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直观的印象,这样才能把运动的独特美感表达出来。简单地说,设计好像投入和产出,首先吸收消化,然后产出,如果没有好的吸收过程,那么很难有好的产出效果。
了解了雪上运动项目的特点之后,就要对4枚邮票主体内容进行筛选,准确地说,就是对4个运动项目动作姿态的选择。比如冬季两项由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其中越野滑雪在第一枚邮票已有表现,所以只能用射击场景代表。动作的确定还要考虑票形,运动员的图形有时候是左右宽,有时候是上下高,4枚邮票是横票还是竖票,最好都倾向于一致。同时,4枚邮票并排在一起,视觉上应该有前后连贯、空间互补的感觉。另外,4枚邮票中运动员的性别,我认为应该男女各两枚为佳。总之,这是一个不断纠结的过程,有些工作可能要反复调整好几次。
形式的选择
运动员的动作基本确定后,就是邮票设计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选择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纵观国内外的冬季运动项目邮票,有摄影、插画、水彩、线条、归纳色彩、几何变形等表现手法,不胜枚举。我认为这套邮票不能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设计手法,也不能完全凭空臆想一种风格。好的设计往往会跳出传统的框框,同时又让人感觉巧妙。就这次设计任务而言,我想尝试自己没有用过的一种设计语言,比较单纯地以点、线、面构成图形语言。舍弃运动图片里不必要的复杂细节,保留运动员姿势和项目特征不变,把运动员衣服、四肢和运动器械进行点、线、面组合,这样变换出来的图形有提炼过的单纯视觉效果,不仅给人以清新、灵动的感觉,还可以提供不少遐想的空间,并在某种意义上和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暗合。
为了突出每个雪上项目运动的形式、速度、方向等特征,每个主体的点、线、面组合规律又各不相同。第一枚越野滑雪用水平横线表现项目的持续平稳性;第二枚高山滑雪运动速度较快,幅度也较大,用同心圆来强化奔跑滑行;第三枚冬季两项里的射击比赛,用点状构成来强调精准;第四枚自由式滑雪的精彩在于滑跃到空中时四肢伸展的完美姿态,有一种空中爆发力量,我用放射线条正好诠释了这种力量。这些细节变化为邮票增添了丰富的观赏性。
主题设计手法确定下来后,邮票的其他辅助元素就比较好处理了。按照这种几何归纳手法,雪山、雪松都尽量简化,雪花图案本身就是漂亮的几何图案,又是雪上运动的标志性元素,所以我把它大小不一地穿插在画面之中,起到调和、点缀的作用。
当然,我认为这套邮票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连票。遵从简约设计理念,四个运动项目共用同一个宽广的雪景画面,两组雪山被4枚邮票共用,每枚邮票分开又可以是独立完整的画面,因为这一要求,我在绘制背景时反复调整,花了不少时间。近处的雪山因为要突出主体运动员,我做了曲线时隐时现的虚化处理,和远山近虚远实遥相呼应,又可以把四枚邮票串起来,强化了连票的特征。
设计稿初选后,只是对第四枚邮票更换了更适合的动作造型。又经过评委及奥组委专家论证,最终确定我的两个背景之一的彩色渐变方案。在创意、构图、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对设计诸多细节元素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最终定稿印制。
总之,这套邮票的设计经历再次印证了我一直相信的经验——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具体来说,就是要勇于打破程式化设计模式,用严密、细致、系统的艺术手法来支撑新模式,使它经得起观者的考验。当然,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绘制能力、主题理解能力、归纳视觉能力、图形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的提高,说到底,还是需要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