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欧班列(重庆)进口邮件检测现场,姜延钊感觉时间过得极为漫长。
开锁、开箱、查验……海关工作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让姜延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出现意外。
此次测试非同寻常。这是中国邮政和德国邮政联手组织的中欧班列首次较大规模邮件进口测试,测试以中欧班列(重庆)铁路运邮通道为平台,以重庆铁路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和海外仓为节点。测试邮件来自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途曾经历波折,历时25天才抵达重庆。重庆段作为测试的最后一环,如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还好,一切正常顺利!在经过海关查验、分发处理等程序后,邮件被装上邮车送达收件人手中,这标志着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这也是全国中欧班列进口邮件“零的突破”。在中欧班列运邮实现出口常态化后,中欧班列运邮再获重大突破,这将为推动中欧班列进口邮件测试和常态化运作、促进进出口双向互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国际货运班列运输国际邮件,中国是首倡者、设计者,还是积极实践者。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国家铁路局和中铁总公司等单位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中国邮政开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全程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
身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寄递事业部国际网路处副处长的姜延钊,是中欧班列运邮的全程见证者、参与者,也是重要推动者之一,他见证了这一“中国方案”被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接受并积极参与推动实现的过程。
如今,以万国邮联铁路运邮特设工作组为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牵头制定了具有国际组织层面指导意义的《铁路运邮工作指南》,正成为国际货运班列运邮规则和标准。
这位“80后”激动地说:“看着理论上的东西一步步变为现实,感到非常自豪。”
设想
国际货运班列运送国际邮件在世界上并无先例。此前国际邮件运输主要为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国际邮件的运输提供了新的通道。随着中欧班列逐渐融入欧洲铁路运输体系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邮政提出了中欧班列运邮的设想,这是国际邮件运输模式的一次世界性创新。
按照先出口后进口的原则,中国邮政在2014年开始尝试利用中欧班列运输出口邮件。
没想到首次尝试便遭遇了“滑铁卢”,邮件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关时被海关退回,因为铁路合作组织(OSJD)1956年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于是,中国邮政开始潜心研究运输环节涉及的国际组织规定和邮政、海关、铁路等一系列环节及问题。
清障
随后,中国邮政借助万国邮联平台,与相关国家邮政开展多轮双边、多边谈判,并在国内海关、铁路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多方发力,逐步打通了中欧班列出口邮件运递的各环节。
2015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铁路合作组织讨论通过了新版《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其中删除了对禁止运输邮政专用品的相关描述,清除了建立国际铁路邮件运输规则的主要法律障碍;
2016年1月,国家邮政局牵头邮政、铁路、海关等单位成立了中欧班列运邮(快)件跨部门工作机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大力推进中欧班列运邮机制建设工作;
2017年3月,万国邮联邮政经营理事会成立了铁路运邮特设工作组,由中国担任主席国,牵头开展与世界海关组织、相关国际铁路组织及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共同研究国际铁路运邮规则和标准工作;
今年9月,中国与万国邮联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推进铁路运邮的合作意向书。
通过这些努力,世界海关组织、国际铁路组织及有关国家海关、铁路、邮政部门建立了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了运邮工作的紧密开展。
自2016年9月起至2017年10月,经过9次测试,中国邮政形成了一套被各方认可的国际货运列车常态化运邮的标准流程。中欧班列运邮工作已经由测试期逐渐迈入规模化和常态化运邮阶段。依托中欧班列,中国邮政推出了国际小包业务,让国际邮件在一个月内直抵欧洲腹地,实现欧洲23国“自由行”,满足了跨境电商客户的寄递需求。
目前,中国邮政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共计发运47个邮包集装箱,内含国际小包76.8万件,货值超过1100万美元。
波折
此次进口邮件首次测试选择中欧班列(重庆)试点是鉴于其是开行数量最多、带动性最强的中欧班列,在货运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中欧班列进口邮件测试工作在中欧班列出口运邮常态化后即着手启动。在跨境电商“全球购”如火如荼、我国主动扩大进口打造“卖全球、买全球”的今天,进口邮件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内涵。
经过一年的准备、协调、沟通,中国邮政最终选择德国邮政为合作伙伴开展首次测试。今年10月27日,德国邮政正式寄出测试邮件,原计划在11月13日前抵达重庆,但这一时间点被延迟到21日。在事后国内多部门参加的总结分析会上,相关人员表示:“想到的、想不到的,所有的不利因素都赶上了才,但这也使测试更具可参考性。”
“想不到”的是波兰邮政的突然“变卦”,其以欧盟关务相关政策为依据坚持要求“以货物方式通关”,否则不予放行,在停留了两天后,通过中国邮政高层出面与其当面沟通,最终获准“以邮件方式通关”。“想到”的是正好赶上年末中欧班列运输高峰,导致大拥堵。“这次运邮应该是最长时间了,但还是平安到达了。”渝新欧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对于此次测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中国邮政正与有关各方协商解决,争取早日进行下次测试。
机遇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邮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邮政将通过不断测试,实现从模拟邮件到真实邮件、从少量邮件到大批量邮件、从中欧班列(重庆)到其他中欧班列,努力推进中欧班列进口邮件的常态化运营。重庆市邮政分公司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推动中欧班列(重庆)项目,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带动要素聚集,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中欧班列进口邮件的首测成功也让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到了中国进口的巨大潜力,借助中欧班列运邮这一新渠道,可以从中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作为欧洲最大的邮政服务业巨头,德国邮政非常看好中欧班列运邮项目,认为很有潜力和活力。德国邮政敦豪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托马斯·巴德里表示,中欧班列运邮通关便捷、成本低廉,不仅可以激活中德跨境电商贸易,让德国中小微企业受益,还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就业机会,是个很好的项目。而沿途国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则积极申请加入由中国任主席国的万国邮联—国际铁路组织联络委员会,成为观察员。
万国邮联国际局总局长比沙尔·侯赛因高度赞赏中国在万国邮联各项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推动改革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万国邮联成员间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感谢中国为加强全球邮政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推动国际邮政业务发展作出的努力。
在国际邮件运输模式创新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再一次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而中国邮政作为重要实践者,也向世人展现出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对“信达天下”的不懈追求。
重庆海关工作人员在现场查验进口测试邮件信息。□朱亚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