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异乡和故乡难辨难分;
这里,“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和北纬22度季候风一样常见;
这里,土壤有梦多收获,胸襟开放多风云;
这里,事成创新新成事,人找机缘缘找人;
这里,是深圳。
在这里,有连通异乡到故乡的“绿色通道”;
在这里,用兵贵神速演绎着基业长青的“绿色传奇”;
在这里,开放的视野中体现着“绿色胸襟”;
在这里,创新的基因里跃动着“绿色生机”;
在这里,成就深圳邮政。
11月29日晚7时30分许,一场美轮美奂的灯光秀正在深圳市市民广场及周边林立的高楼间上映,“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创新之都、和谐之境”四大篇章,用流光璀璨的光影方式讲述着深圳改革开放40年间的发展故事,不但秀出了深圳的国际化,更让现场所有观者为之震撼。
此刻,在深圳街头的天虹微喔邮局,一排排货架旁的邮政营业柜台依然提供包裹收寄服务,自助包裹柜仍然对外开放。当“天虹桔”遇到“邮政绿”,全新的色彩搭配、装修风格和服务模式,“脑补”着你对邮政网点的转型认知。
在深圳邮政国际运营中心,2.1万平方米的场地上,双环全自动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国际小包、国际包裹、信刷、E邮宝、EMS等国际邮件正以每小时6万件的速度高效处理,全天的处理量已达到80万件,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刷新着你对邮政发展能力的全面认知。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后表示,党的十八大后他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邮政作为全国邮政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试验区”,更充分发扬了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保持了勇立潮头、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担当。从改革开放之初,员工人数417人,业务总量138万元;到邮电分营之初的亏损;再到如今发展规模高达29.63亿元,人均劳产率高达51.57万元,位列广东邮政第一,深圳邮政借助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释放出强大活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力地证明了邮政企业的发展,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丰神异彩的激情岁月
思想解放的强大引擎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思想解放发端。人们摆脱刻板的教条主义,回归实事求是;摆脱计划经济的局限,按市场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口号的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成为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的先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1979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安县建制,成立深圳市,宝安县邮电局随之改设为深圳市邮电局。次年,深圳市内设立经济特区,邮电合营时期的通信事业进入一个激情燃烧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邮电有4条‘长龙’——寄包裹要排‘长龙’,汇款要排‘长龙’,打电话要排‘长龙’,招工要排‘长龙’。”1980年来到深圳,曾任深圳市邮电局公开招聘的8名邮电支局局长之一,现为深圳市邮政分公司工会副主席的吴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香港居民可以自由往来深港两地,已经富裕起来的香港同胞经常把自己用不着的衣物寄给内地的穷亲戚。同样一件包裹,从香港寄到内地算国际包裹,而跨过罗湖桥到深圳寄就是国内邮件,邮费相差好几倍。因此,每天都有大批的香港同胞背着大包小包到深圳寄衣物。
此外,在深圳建市10周年时公布的一组数字中,有两个数字非常有意思:深圳1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是69%,打工妹的增长率是63%。这两个数字的接近不是偶然,它体现着川流不息的打工妹与这个城市的血脉关联。
就这样,当时的深圳邮电为香港同胞和打工者架起了异乡与故乡的“绿色通道”,寄衣物、汇款、打长途都成了热门业务。而由于营业网点和劳动力的严重不足造成的排“长龙”现象也引起了时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梁湘的高度重视,批准在沿河西路搭建一个临时铁皮房专门收寄包裹。尽管如此,1986年初,广东省人大视察团到深圳视察时依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先进的特区,落后的邮政”。
1986年起,深圳市邮电局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明确高起点、高技术、高速度的“三高”建设方针,并大胆提出“借钱买鸡,下蛋还钱”,走负债经营的路子。深圳市政府也在生产用地、资金与外汇安排、减免所得税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邮电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此,深圳市邮电局逐步走出低谷:营业网点逐步增加,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邮电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邮件运输机动车辆大幅增加;市内自行车和摩托车邮路全部被汽车邮路取代;开始使用信函过戳机、信函捆扎机、包裹捆扎机、挂号信函登单机等机械设备,邮件内部处理工序“抛弃”手工操作;点钞机、电子秤、包裹收寄机等营业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报刊收订和邮件内部处理开始使用计算机系统,邮政生产手段有了明显进步。
这是一段丰神异彩的岁月——截至1990年,深圳市邮电局员工人数已达5237人,为1979年的近13倍;邮电业务总量全年共完成5.5亿元,是1979年的184倍。深圳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而深圳的邮电事业也掀开了瑰丽辉煌的一页。
这是令人期待的时代——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短短十余年,原来一个设备落后、条件简陋、基础薄弱的县级邮电通信网改造成一个通信上台阶、管理上档次、技术上水平的现代化城市邮电通信网,为创造邮电通信发展的“深圳速度”打下坚实基础。深圳邮电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架桥铺路,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深圳邮电的腾飞提供了舞台。
流光溢彩的奋发时期
“深圳速度”的破竹之势
特区建立前,深圳农民一天收入不过1元,人均GDP只有606元。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GDP保持年均近30%的增长速度,是同阶段全国GDP平均增速的3倍。“三天一层楼”不仅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更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深圳,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在“深圳速度”的引领下,深圳邮电抓住思想解放的历史机遇,树立“规模建设,超前发展”的观念,确立“立足高起点,跟踪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邮电通信,为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高效能的现代化通信服务”的指导思想。
1992年1月,出口信函分拣试用日本进口NEC自动化设备——这是中国邮政第一台进口信函自动化设备;
1992年5月,从美国引进LOGAN重件自动分拣设备——这是中国邮政第一台重件自动分拣设备;
1992年11月,红荔储汇证券部成立——这是中国邮政第一家证券机构;
1993年10月,信函、印刷品、包裹、总包等4个自动分拣系统和总控总调系统全面投产——这是中国邮政第一个邮件自动化处理系统;
1994年,邮电部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中评选“中国邮电经济效益百强市局”,深圳邮电位列全国地市邮政第一名;
1995年,邮储余额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深圳市邮电局在广东省邮政地市单位中拿下头彩;
1996年11月,在全国首创电话汇款业务;
1998年底,深圳市邮电局的汇兑量为150.62亿元,约占全国邮政总汇兑量的5%,位居全国邮政首位。
深圳邮电飞速发展的“绿色传奇”印证了一个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截至1998年10月30日邮电分营前,员工人数达11807人,是1990年的2倍;各个板块业务总收入为76.38亿元,是1990年的14倍。
一部深圳邮电飞速发展史,流光溢彩,是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大潮的实践明证。在这一过程中,由深圳市邮电局创作并投资拍摄的反映员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思想变化的电视剧《鸿雁传情》获得“飞天奖”短篇电视剧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而长篇电视剧类一等奖是《渴望》。
一部深圳邮电飞速发展史,乘时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写照。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个小小包裹的内件从香港同胞寄的旧衣物,到打工者寄的明星挂历,再到从全国最大的电子数码产品市场华强北寄出的“大哥大”……折射出的是人民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深圳邮电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浓墨重彩的开放年代
顺势而为的转型嬗变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毫无疑问,特区设立的初衷绝不是简单地立足于中国南方一个小镇的发展前景,深圳是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基地”而创立、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辐射”与“带动”功能要影响整个中国。所以,观察深圳,就是在探索中国经济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模式;解读深圳,就是在剖析如何使一个普遍贫困的小镇迅速走向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的发展路径。
而恰在此时,邮电分营为深圳邮政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圳邮政的“辐射”与“带动”功能也日益影响着整个中国邮政。
“分营之初,深圳邮政基本是等客上门的状态。2002年,深圳邮政的业务收入是10亿元;现在,深圳邮政的业务收入是87亿元。当年,我们的业务收入结构基本是代理金融、邮务、寄递业务三分天下,现在的业务收入结构也基本如此。表面上看,结构没有变化,但实际上,邮政业务和产品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背后体现的是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比如,代理金融业务当时是以汇兑为主,但现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和支付宝转账成了新的汇款渠道,而我们新的增长点就是开发手机绑卡结算业务。我们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就必须紧跟市场采取行动,当某些业务收入下滑时就必须转型。可以这样讲,深圳邮政在全国邮政是最先从‘坐商’变‘行商’的。”对于开放,深圳市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小燕是这样认知的。
从“坐商”到“行商”的变化,深圳市罗湖局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营销经理张玉山深有感触。“2002年,我从邮车司机转型为营销员。当时,我已经30岁了,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有初中学历。”为了做好营销工作,张玉山报了普通话班、成人高中补习班,去书店看营销类的书籍。他开发的第一单业务是万科的售楼DM广告,随后开始涉及几乎所有邮政产品的营销。“印象深刻的是‘思乡月’营销,为打工者把月饼寄回家,这个产品太好了,我那会儿可是营销状元。”印象深刻的原因自然是产品销量大、营销业绩高。2006年,深圳邮政高峰时收寄、发运月饼90多吨;2007年,竟然连续5天超百吨。“那会儿,我拿出一半的收入从社会上雇了两个人帮我处理后续的支撑环节,我去专心开发客户。”提到客户,如今的张玉山手机里的客户多达上千人,一个9人的营销团队一起维护这个庞大的客户“圈子”。凭借着优秀的工作业绩,今年4月,张玉山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深圳邮政的开放发展,不仅让张玉山这样的员工受益、让客户受益、让企业受益,同时也让产品供应商受益。为深圳邮政“思乡月”营销提供产品的供应商安琪食品有限公司,早已从一间手工作坊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而作为深圳邮政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之一,深圳邮政信息技术局也以开放的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面向市场的公司名称叫深圳市络道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0年,深圳邮政信息技术局就尝试公司化运作,与市场接轨,实行“能力+绩效”工资,打破了邮政企业运作的传统规则,在公司成立之初,IT人员的工资要比邮政企业员工高出20%。从内部支撑单位到市场化运作公司,尽管有两个名字,但开放的视野不会变、开发的理念更不会变。
如果说,“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让深圳邮政绽放流光溢彩,那么,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活力越来越让这个企业敞开“绿色胸襟”。
如果说,高速发展的深圳邮政借力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乘势而为,那么,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不竭动力越来越让这个企业行稳致远。
无限精彩的逐梦时代
创新驱动的领跑之路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都市,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拥有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2017年,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50%左右,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正以标志性的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宏大叙事中的最新注脚。
在深圳邮政,创新基因也已深深融入发展血脉。“深圳邮政本身就处在创新的大环境中,无论是科技创新、业务创新,还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深圳邮政都走在了全国邮政前列。”深圳市分公司总经理刘锦南将改革开放40年带给深圳邮政的最大变化,归结为企业观念的创新,只有在观念上把“特色”和“先进性”结合起来,才能具有真正的市场优势。
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提升,全国首台模组带智能分拣系统在营揽投部应用并取得实效。深圳邮政将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基层营揽投部,提出并推行了模组带智能分拣系统。邮件在营揽投部卸车,邮件面单朝上放在模组带分拣段,通过激光感应,自动采集邮件条码信息,系统就会按照设定的网格,把邮件匹配到相应的网格,并投入到网格的笼车内。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使投递末端真正实现了生产作业流程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据统计,该作业模式每天可减少投递员往返投递部空跑3~4次,平均一天可以增加投递员在外作业时间约2个小时;“双11”期间,投递员的日均投递量从122件增加到了199件,当日妥投率达98.5%。
业务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国际业务增幅排名全国邮政首位。与增幅排名相匹配的,是客户的“底气”。深圳市艾姆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B2C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司,是深圳邮政国际业务的大客户,每年可带来3000万元的国际小包业务收入。该公司总经理邹子杰告诉记者,明年公司的业务规模将比现在扩大50%。敢让邹子杰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就是深圳邮政国际业务的创新。“我们与深圳海关联手打造现代化公共监管平台,国际邮件处理实现集中审单、智能分拣、集中查验、在线清关,邮件处理与监管更加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无论是邮件处理效率还是海关查验效率,都做到了更快、更好、更优。”据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徐艳芸介绍,随着今年5月深圳邮政国际运营中心的建立,深圳海关国际邮件全面实现线上智能通关,每天最大邮件处理能力可达200万件,通关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3。
服务创新深化客户合作,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有一间百余平方米的房子,这是专门给深圳邮政用于“E网送达”平台业务处理。该平台以电子送达、网格化送达、EMS线上送达为主,兼容电话送达、智能云柜送达、委托送达、网站公告送达等多种形式,通过整合多项送达资源和渠道,确定送达方式触发点、转换点、优先级,形成一种更加高效、安全,也更有保障的送达模式,实现对送达事务进行全流程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送达效率和送达成功率。自2018年6月20日平台运行以来,深圳邮政共为原告送达诉讼材料8316件,送达成功率达100%;为被告送达诉讼材料11138件,首次送达成功率超过73%,平均送达时间较以前缩短1/3。
管理创新调动员工积极性,实行按利润奖励营销员的新模式。“目前,全国邮政普遍是按收入规模来奖励营销员,而在深圳邮政,营销员控制成本的意识非常强。”张小燕用快递包裹举例,一件快递包裹寄到上海是6元,寄到湖南也是6元,全国大部分邮政企业给营销员的奖励都是一样的。可是这两个包裹对企业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到上海的干线邮路要远一些,结算成本可能是4.8元,企业的利润只有1.2元,给营销员的奖励是30%;而到湖南的距离相对较近,干线运费会相对便宜,结算成本可能只有2.8元,企业的利润是3.2元,营销员同样拿30%的奖励,可是价值却有很大不同,“所以,深圳邮政营销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非常高”。
改革开放不停步,同心逐梦再出发。一直走在全国邮政前列的深圳邮政,创新的基因里始终跃动着“绿色生机”——
在居民家中,可以轻松办理车管业务。深圳邮政将车管窗口前置到市民家门口,市民只要通过深圳交警的互联网办事渠道下单,就可以在家门口放心刷脸、刷身份证办理本人的车驾管业务。
在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OA实现包裹收寄。深圳邮政在其总部大楼创建邮件中心,不仅接收民营快递的所有包裹,还将处理系统对接其OA系统,通过OA系统通知员工领取包裹,员工也可通过OA系统下单寄包裹。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邮政正在加紧布局,不仅成立深汕区局、公布邮编,还在积极沟通邮务、金融、寄递等相关业务的统筹发展。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邮政市场环境也将更加复杂和多变,希望深圳邮政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全省乃至全国邮政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广东省邮政分公司总经理熊勇武对深圳邮政的发展寄予厚望。
放眼远望,深圳邮政正在新的起点构建新的格局。当建设十大创新中心、搭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十大人才工程这些内容写进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相信邮政一定会提早谋划,为新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提供生动范例,续写改革开放中的邮政史诗。
深圳邮政与特区共成长。罗子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