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雄安进行时

吴一啸 (中国邮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19-02-22来源:中国邮政网

  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近两年再赴雄安考察调研。

  此前,国务院于2018年12月25日就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做出批复。

  3月1日,已开通两个月的首条由北京西至雄安的直达干线汽车邮路将有新变化。原本只有44种报刊运往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所在地容城,如今即将实现报刊种类的全覆盖,期刊种类将增加至68种。

  结合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近两年来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本期《深度》将就邮政服务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展开探讨。

  认识雄安:着眼全局和未来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雄安的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设立雄安新区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重大决策;从空间格局看,雄安将拉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弓。

  雄安新区将打造成为未来先进城市的标杆。完备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保障城市开发科学合理;绿色智慧是雄安新区的基本特征;雄安将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雄安的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契机,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协同的关系。”从中不难看出,雄安新区就是要发挥承接与协同的作用。牢牢记住这个大前提,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雄安的意义;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才能抓住规划和建设雄安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

  设立雄安新区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重大决策。设立雄安新区是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探讨近20年得出的结论。近20年来,历届政府和各界学者对京津冀协同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中央最终确立雄安新区,并将雄安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雄安新区是基于大量科学论证和调查研究的成果,是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协同发展的经验提炼,必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棋局的破局之子,我们应对雄安的未来及其即将发挥的战略意义抱有充分的信心。

  从空间格局看,雄安将拉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弓。京津冀三地定位各有侧重(见下图),雄安的创新定位与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形成遥相呼应的有机统一体。从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见上图)看,雄安新区位于中部核心功能区的中心地带,与北京、天津形成正三角形。如果将京津发展轴看作弓弦,雄安新区就像一只大手将弓弦拉至河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张大弓蓄力。雄安新区将有力促进首都功能优化提升,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为实现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雄安新区将打造成为未来先进城市的标杆。

  完备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保障城市开发科学合理。雄安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体现为两个“1+N”。规划体系的“1+N”,“1”是《河北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N”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加上26个专项规划。政策体系的“1+N”, “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的配套实施方案。雄安新区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高度体现了为子孙负责的历史责任感,高度保证了雄安发展战略的落地性和实操性。

  绿色智慧是雄安新区的基本特征。雄安新区建设的首要要求是绿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指出,新区因淀而生,绝不能因城废淀,“你们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否则我们就失败了”。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深入推进白洋淀生态修复,使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米至7米,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未来,整个新区的碳排放将接近于零排放,能源将主要以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行驶的汽车将采用新能源技术。此外,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率先使用5G的地区,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将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新高地。设立和建设雄安新区,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陈刚表示,40年前,党中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40年后,党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要求打造“雄安质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在科技创新方面,未来的雄安将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和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

  布局雄安:看各行各业的“加速度”

  运营商推动雄安基础通信网络升级。中国电信打造雄安国家骨干网及5G创新示范网;中国联通2019年下半年实现雄安5G预商用;中国移动设立雄安产业研究院并部署5G网络。

  银行将各自发展优势融入雄安建设。工商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中信银行投入金融科技;中国银行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农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物流企业推动行业在雄安创新发展。菜鸟网络助推智慧物流落地;京东物流构建“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配送体系;苏宁物流致力于共同配送及物流科技应用。

  运营商推动雄安基础通信网络升级。

  中国电信打造雄安国家骨干网及5G创新示范网。中国电信于2017年就率先启动了雄安新区新一代物联网实验网络的建设,并全面启动雄安国家骨干网工程和5G创新示范网。重点推动基于5G的无人驾驶示范、5G网络环境下的移动远程医疗、5G支撑的城市级别物联网等应用,促进网络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此外,中国电信将以5G创新示范网建设为契机,实践产业合作,驱动创新应用,2019年实现5G试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中国联通2019年下半年实现雄安5G预商用。中国联通将适时开展5G规模组网。2018-2019年,中国联通将在雄安规划100-200个5G试验基站。2019年下半年,中国联通将在雄安开展5G规模建设和预商用工程。

  中国移动设立雄安产业研究院并部署5G网络。2017年7月,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成立中移(雄安)产业研究院。当年9月,中国移动开始在雄安新区部署5G网络及远程自动驾驶项目。

  银行将各自发展优势融入雄安建设。

  工商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工商银行设立雄安分行后,加大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基金创新力度,为加快新区产业转型、深化京津冀协同,全力参与构建新区特色绿色金融体系,主要支持低碳环保型的循环经济和产业。

  中信银行投入金融科技。中信银行将以参与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把金融科技融入客户服务中,适应雄安新区“高点定位”规划要求。

  中国银行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国银行雄安分行已经运用区块链技术参与新区的土地补偿、“智慧森林”供应链融资、对外合作金融服务等业务,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数据汇总、数据安全方面的作用。

  农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农业银行致力于雄安居民获得便捷专业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在雄安新区网点覆盖范围广、居民持卡率高。另外,农业银行推出社保卡代理拆迁补偿款发放,提高了新区建设中拆迁补偿款的发放效率。

  物流企业推动行业在雄安创新发展。

  菜鸟网络助推智慧物流落地。菜鸟将在雄安建设“智慧物流未来中心”,建设北方智慧物流的决策“大脑”,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打造数字、安全、信用的智慧物流中枢体系。同时,在智慧物流的驱动下,参与规划设计“雄安城市物流大脑”和“雄安公共配送物流体系”,对整个城市物流流程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和优化,构建端到端的数字供应链。

  京东物流构建“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配送体系。基于城市物流与配送场景下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京东物流对未来的城市物流发展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理念创新和可行性尝试,包括基于海量数据、物联网构成的智慧物流中央控制平台,由“地下、地面、空中”物流组成的三位一体城市配送体系,由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构成的全流程无人配送应用等。

  苏宁物流致力于共同配送及物流科技应用。在更广的物流业务种类和行业内实现更深度的共同配送,用集约化的运输方式实现整体社会物流效率提升。通过设施共享共用实现最小的资源占用。研发未来科技产品提前布局智能化物流服务,如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和物流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等。

  战略雄安:邮政服务新思考

  中国邮政要继续高度重视雄安新区的工作,紧密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践行协同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雄安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绿色环保的邮政服务和设施体系,助力雄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打造数字邮政设施体系,提供智慧邮政服务,深度融入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

  中国邮政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承担者”,是行业的“国家队”,是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中国邮政服务雄安新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根据《纲要》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确定工作方向与思路。

  继续高度重视雄安新区的工作,紧密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新时代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首都“大城市病”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破题,雄安新区在这个历史时点应运而生,其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明确,同时,发展任务也异常艰巨。中国邮政作为央企,历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助力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是邮政企业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邮政企业在服务雄安的同时,必将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企业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积累宝贵的探索经验。此外,党和政府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前所未有的谨慎和耐心。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指示,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同样不会走先欠账、后还账的老路。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工建设,也就意味着一旦规划确定下来,将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建设工作,没有编入规划的建设内容再想纳入,可能性非常小。中国邮政现阶段的任务,是继续对雄安相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紧密对接雄安新区与邮政相关的规划编研工作,特别是城市设计中邮政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在《纲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任务的要求下,以邮政业雄安新区发展规划为指引,规划设计与雄安未来定位及邮政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邮政服务和设施体系。

  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邮政普遍服务是雄安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党刊的及时传递,使新区党政军民学等单位和个人,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党中央的理论成果、指示精神及工作动态,对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按标准提供普通邮件的寄递服务,是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的重要手段。中国邮政是普遍服务的承担主体,始终将提供邮政普遍服务视为企业的第一责任。中国邮政将在雄安新区严格按照相关服务标准,做好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普遍服务全面覆盖;确保按城市标准调整邮路设置和发运计划,提升邮件报刊运输时限;确保投递频次和妥投率;确保新区重点单位的党报党刊当日上午见报;确保新区机要通信无失密、无差错。为此,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设施作为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其布局和建设应当满足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需要。

  践行协同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雄安新区城乡协调发展。中国邮政应推进城乡邮政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城乡邮政服务格局。根据《纲要》“打造集约智能共享的物流体系。构建由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分拨中心与对外交通枢纽一体布局,社区配送中心依托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服务新区生产生活物资及快件集散”的要求,依托雄安交通枢纽、社区服务中心布局邮政基础设施。除“一主、五辅”外,还要保障周边“多节点”,即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服务覆盖。发挥行业“国家队”作用,在集约共享的物流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共同配送的试点推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乡村邮政设施与设备配置,确保为新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邮政快递物流服务。践行普惠金融,发挥邮政服务“三农”的经验优势,加大雄安新区乡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纲要》要求的企业在乡村生根发展,为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经济注入活力。保障城乡服务人才与邮政服务需要相匹配,对于乡村邮政员工给予适当的支持措施。

  构建绿色环保的邮政服务和设施体系,助力雄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建设雄安新区的首要要求。《纲要》对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新城做了专门阐述,对未来雄安提出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的明确要求。建议中国邮政服务雄安绿色发展,一是打造绿色环保的邮政设施。新建建筑要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使用绿色建材,选用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尽量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二是打造零碳排放的邮政服务体系。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选择绿色低碳的生产工具。积极采用政府推动的新能源供电方式,运输和投递车辆100%采用新能源车辆,邮件快件逐步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三是邮政金融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邮政金融将为符合雄安新区承接要求和发展定位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类企业、环境与资源友好型企业给予支持。

  打造数字邮政设施体系,提供智慧邮政服务,深度融入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今促进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基于如上理解,对数字邮政在雄安新区的工作方向建议为,一是将数字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雄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政府规划的智能化基础能力能够满足未来邮政服务的需要;二是比照能源、交通、物流、环保、教育、医疗等智能环境,规划构建智能邮政系统;三是研究邮政数据资源纳入雄安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具体机制,使邮政各类数据使用既符合雄安总体规划,又符合国家对于邮政信息安全使用的相关要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


京津冀发展定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