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的岳阿芳每天都忙个不停。她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用一半土地种植辣根。辣根是生产绿芥末的原材料。和粮食作物相比,岳阿芳种植这种草本植物,能获得不小的经济效益。
“今年辣根收成如何?”大棚基地中,一位年轻人走上前去,向岳阿芳问话。
“收成不错,还带动了咱本地贫困户脱贫增收。咱们邮储银行的贷款来得太及时了,让我有余款扩大生产。咱农民也过上了好日子!”看到这位年轻人,岳阿芳像见到了亲人,毕竟从第一笔贷款算起,她与邮储银行的合作已有4年了。问话的年轻人是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安徽省宿州市分部的产品经理王坤。在岳阿芳心里,王坤不仅是穿着职业装、待人礼貌的“银行人”,更是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金融“智多星”,她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他“王智囊”。
王坤一向做事踏实,自从进入三农金融事业部,随即变成了农民致富的“军师”。他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宿州农业市场环境,积极推广邮储银行金融产品,同时,因地制宜地攻克产品创新难题,帮助了很多和岳阿芳一样的农业致富好手。
“从买种子到耕种,从施肥到收割,农业种植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王智囊’。”看到今年辣根收成喜人,岳阿芳充满感激地说。爱和农户交朋友的“王智囊”,总是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尽力为当地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厚积薄发
“半路出家”成“智囊”
“和邮储银行的缘分有些偶然。”王坤笑道,大学时,他没有接触过金融,而是学习法律专业。
2010年,王坤大学毕业。他怀揣着“跨界”的忐忑和助农的梦想成为邮储银行宿州市分行信贷大家庭的一员。由于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岗位工作契合度不高,王坤刻苦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钻研业务流程,虚心向前辈请教调查技巧、与同事探讨风控要点。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渐由一名信贷“小白”成长为信贷业务专家。
工作要从基础做起。在从事客户经理工作的一年里,王坤坚持白天外拓调查,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在把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快对业务流程的处理,将贷款资金及时送到客户手中。
2016年11月,三农金融事业部宿州市分部挂牌成立,王坤成了“三农”金融业务条线的产品经理。
王坤的服务对象多在乡镇农村,距城区远,交通不便。为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王坤不怕麻烦,满怀热忱做好服务。他说:“有的贷款,需要跟客户反复沟通调查才能顺利发放,为客户服务哪怕路途再远、身体再累,而看到客户拿到资金后生产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011年初,在距离宿州市区50多公里的时村镇经营板材加工的马卫红因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开工又需要资金,在了解到邮储银行小额农户联保贷款之后,她急忙拨通了王坤的电话。王坤了解具体情况后,告知马卫红在找到联保户后邮储银行会对其开展现场受理和调查,然而由于不熟悉申请手续,马卫红的第一次贷款申请未能成功。“后来,王经理为我们列了一个申请流程清单,指导我们这些‘大老粗’怎么准备材料、填写表格。”通过了银行审批流程的几天后,马卫红顺利拿到贷款资金。“邮储银行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
王坤虽然“半路出家”,但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擦亮了邮储银行的“三农”金融服务招牌。
研发金融产品
紧扣农业生产环节
金融产品是一家银行生存发展的武器。没有与时俱进的产品,银行就会丧失发展的活力。
王坤出生于水果之乡——砀山县,当地有很多水果收购加工企业。通过实际调研,王坤发现这些企业产量大、库存产品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问题。为此,在安徽省分行的支持下,他首先在老家试点推出“水果贷”金融产品,助力砀山水果加工、销售。王坤主动找到水果收购加工企业负责人,向他们介绍“水果贷”的模式和流程。“尤其是这些年,反季节水果畅销。许多水果都在大棚里种植,企业办理‘水果贷’金融产品,获益良多。”王坤说,现在从水果种植到收购,都可以获得贷款资金支持。
“水果贷”大获成功后,王坤又将这一金融服务模式用在了粮食作物种植上。
“我和团队成员沟通协调,根据农户实际需求,推出‘农机购置补贴贷款’。”王坤说。“农机购置补贴贷款”主要针对春耕、夏收农忙需求。一般这个时期,农民急需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用机械,不少农民一时凑不齐购买机械的资金。
为了推广这一补贴贷款,宿州市分行和本地农机经销商深度合作:经销商提供担保资金,宿州市分行向农户提供6万至7万元额度的小额贷款。截至目前,经过3年时间,此项贷款已在宿州市发放2000余万元,成功帮助许多农民解决了农忙机械不足的难题。
研发一款金融产品,决不能天马行空,需要进行大量走访调研,并根据农户实际需求、参考同业案例,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为此,王坤经常召集三农金融事业部骨干力量进行“头脑风暴”,并开展产业专题调研、重点行业调研、“三农”业务市场专项调研等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为产品调整和客户授信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王坤主持调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难问题”研究课题荣获安徽省金融学会“2016年度研究课题三等奖”、宿州市金融学会“2016年度研究课题一等奖”。
现在,王坤带领团队研发或推广的金融产品,涵盖宿州市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和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广“劝耕贷”,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联手的模式,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多样化贷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针对供销社,推出“供销贷”,支持下游农资、种植资金流通;针对宿州百大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出“信用贷”,满足农产品物流企业客户需求,盘活农产品交易市场。
因地制宜
灵活调整产品要素
岳阿芳和王坤初识于2015年。当时,岳阿芳面临土地承包融资难题。“说真的,当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岳阿芳准备承包村里的土地,却迟迟找不到抵押物,到处碰壁。
安徽省分行推广的“两权试点”贷款模式,在宿州也曾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王坤决定因地制宜地对安徽省分行的贷款模式进行调整。他前往市农委,帮助岳阿芳办理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最后,岳阿芳顺利拿到30万元贷款。“我用这笔钱购买了农资、支付了土地租金,搞起了梦寐以求的种植业。”至今,岳阿芳对王坤仍满怀感激。
和岳阿芳一样,埇桥区西二铺乡的黄爱英也是惠农政策的受益者。
黄爱英经营蔬菜种植,在她准备更新蔬菜大棚时,出现资金短缺。“眼看大棚抵挡不了狂风骤雨,我种植的蔬菜将大规模减产。当时银行贷款利率偏高,我进退两难。”黄爱英找到了王坤。王坤根据黄爱英的生产规模,决定依据政策灵活调整金融产品要素,合规将贷款利率降低,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这种产品调整的方式很多,主要是产品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的调整。”王坤举例,收粮时节,银行会根据不同收粮大户的特点和需求,将小额贷款额度上调,最高可达50万元。
“因为收粮大户需要支付给农户现金,一时间资金需求大。这时,银行提高贷款额度,会让收粮大户收粮顺利,更保障了农民的收益。”王坤说,因此,他经常根据各类农户的生产经营周期特点,为他们灵活申请调整金融产品利率、还款方式等。
如今,王坤俨然成为“三农”金融领域的“智多星”。他先后荣获安徽省第三季“最美青工”称号、宿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宿州市“青年能手”称号、宿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之星”、宿州市“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王坤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宿州农民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
王坤(右一)实地调查客户生产经营情况。
王坤(左)为客户“支招”,带去惠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