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作为银行最基层的单位,事务性工作繁杂,既需要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又要拓展市场、维护客户。在日常工作中,打印资料多,档案遗留问题包袱重,已成为网点之痛。如何让网点“轻装上阵”,成为摆在邮储银行安徽省亳州市分行领导案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亳州市分行以解决网点档案难题、优化网点工作事项、提高网点效率为目标,直面难题,倡导精细管理,今年在安徽邮储系统内率先开展网点档案清理及工作事项优化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经过优化,该分行日前实现每日网点少打报表14张,打印时间由20分钟缩减为5分钟,手工登记簿减少16种,登记时间缩减一半,累计销毁满6个月ATM流水纸5500卷,累计移交网点留存档案200箱(6000册左右),为网点节约面积50平方米,有效减少了网点每日打印内容,降低了网点柜面人员手工登记工作的劳动强度,减轻了网点工作量及档案留存压力。
“诊”网点“难瘦”之痛
“我们网点场地本来就小,又没有专门的档案保管室,您看这留存打印的报表都快把接待室堆满了,旺季已经到了,我们怎么接待客户啊!”亳州市分行一名网点支行长无奈地说。
亳州市分行调查发现网点每日打印留存各类报表有25种,手工登记簿37种,且网点留存档案从未进行销毁。对于哪些报表应该留存、应该保存多长时间,哪些报表不用留存,没有相关制度文件进行明确。网点人员根据以往传下来的工作惯例和经验进行报表打印和手工登记簿登记。
“要打印的报表和手工登记簿实在太多,有的甚至还是重复的,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亳州市分行站前路支行某柜员介绍说。
据悉,在全省乃至全国邮储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需要打印的报表和登记簿数量都很多,此项工作非常繁杂并占用大量人工时间,且日积月累的各类报表和登记簿无法及时归档或销毁,导致网点档案越积越多,占用大量空间,给网点带来极大的管理负担。如何让网点“瘦”下来,解决网点之痛,亳州市分行率先攻坚网点“文山”难题。
“开”网点“变瘦”之方
针对网点“瘦身”难题,亳州市分行组织人员对网点所有的报表和登记簿进行整理、梳理,明确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并由行长专题会进行研究讨论,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基层这一难题,让基层员工从各种“表”“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效落地实施,亳州市分行领导多次召集档案管理部门、业务部门、风险合规和运营管理部门,就网点业务档案留存现状、清理流程、试点选择、推广计划等进行论证,并成立由分管行长担任总指挥的网点档案清理工作指挥部,全程组织、协调、督导此次网点档案清理工作。
经研究决定,简化网点日报单打印留存事项,简化并统一网点各类登记簿,销毁满6个月ATM机打交易流水纸,规范网点留存档案管理。该分行选定站前路支行作为试点率先开展档案清理工作,并派专人到支行协助网点现场解决清理过程遇到的问题。站前路支行档案清理完成后,该行及时总结经验,本着网点简单、可操作、标准量化的原则,明确系统中有记录的不再打印留存,系统中有电子数据的不再手工登记,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点负担。
“保”网点“瘦身”之招
如何让成功“瘦身”的网点保持好的“身材”,防止“文山”问题反弹,亳州市分行拿出了后续治疗妙招。
根据网点留存档案实际需要,该分行统一定制并购买标准档案整理箱。原来摆放方式为蛇皮袋封装、破纸箱随手堆放,需要调阅时无从下手查找。目前整理完成后,统一封装入箱,附有档案明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查找方便。按照档案移交流程及时移交市(县)行档案管理部门。对于保存期满的档案按照档案销毁程序统一进行销毁,保存期未满的档案则由市(县)档案管理部门继续集中保管。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后续网点业务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利用等工作,保证档案的安全、完整,有效保护及利用,该分行制定了《网点业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网点需留存业务档案种类及保管年限、档案的整理、档案的归档与保管、档案调阅、鉴定及销毁等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制度的形式,对网点档案进行全流程、系统化管理,确保网点档案管理工作合规、合法。
“以前网点是负重前行,现在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亳州市分行第一个完成档案清理工作的站前路支行行长激动地说。□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