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稳妥有序推转型 开放合作布新局

叶斯琦 欧阳剑环2020-08-05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年12月,中邮理财正式成立,标志着邮储银行理财业务积极主动回归资管本源,向公司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未来理财子公司将真正承担“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专业责任,将自身打造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为客户做好资产管理服务。

  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应抓住战略机遇期,主动作为,按照各自既定的转型方案,结合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稳妥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工作。中邮理财秉承“早转型、早受益”的原则,坚定改革转型方向,提早思考和布局,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逐步推动打破“刚兑”预期,产品转型成效初显,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加快推进存量资产处置。

  他表示,希望推动银行理财运行机制的改变,持续提升自主投研和管理能力,让投研部门真正有效地感知市场,让内控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未来,中邮理财将积极参与直接融资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不断深入挖掘结构性投资机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早转型早受益 产品转型成效初显

  中国证券报:当前中邮理财净值化转型处于什么进度,未来可能面临哪些困难?

  吴姚东:中邮理财自成立以来,秉承“早转型、早受益”的原则,按照资管新规导向,积极主动回归资管本源,稳健推进产品转型,逐步推动打破“刚兑”预期,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基本实现“起好步、开好头”。截至今年6月末,邮储银行(含中邮理财)理财产品总规模较年初增长11.72%。同时,净值型产品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占比较年初提升7.68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在存量资产整改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共性的,包括非上市/私募股权、长期债权、非标资产,以及其他风险资产的整改、处置和化解。近日,人民银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既有利于市场稳定,也有助于推进资管持续转型升级。中邮理财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坚持主动作为,加强与母行协同,提升内功,以投研为基础、内控为保障,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具体来说,将对存量整改资产分门别类采取措施,通过压缩期限、产品对接、回表安排、市场交易、非标转标等方式多措并举加以处理,力争加快转型整改步伐。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新安排?

  吴姚东: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安排受很多外在因素影响,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适度延期既有助于缓解疫情冲击,稳定对实体经济的供给,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市场预期,更有利于推进资管行业持续稳健转型。当然,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并不意味转型步伐减缓和转向,反而进一步说明转型的决心和态度。银行理财应该从资管行业的本源和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谋划、提早思考和布局,将改革动力、转型压力、竞争活力转化为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按照各自既定的转型方案,结合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有条不紊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工作,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不能等待观望。

  客户利益最大化 培育专业投研能力

  中国证券报:目前,中邮理财的投研队伍情况如何?

  吴姚东:改革是理财子公司成立的基础,也是未来成长的动力之源。中邮理财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战略转型方向,确立了投研驱动的行动路线,秉持“客户利益最大化”目标,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加强公司治理和强化母子公司隔离,完善投研架构,培育自主投研和管理能力,追求可持续的稳健投资业绩。在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公司已搭建由五个投资部门及研究部、交易部组成的“5+1+1”投研交一体化平台,形成了投研一体化的投资决策体系,以此驱动和支持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行为,并正在持续丰富、打造和锻炼专业投研人才队伍,逐步建立有激励支撑、有内控约束、有流程保障、有科技赋能的投资经理负责制模式。

  投研体系的搭建需要一个过程,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作为配套支撑,创造投研文化相互感染的氛围。银行传统的投研文化对风险的容忍度很低,在理财投资决策过程中形成审批制度,资产“进”与“出”的流程都比较长,投资行为也以持有为主。相比之下,基金和券商资管更强调开放和专业决策,需要快速交易能力和高效的风控部门,突出的是组合管理模式。未来理财子公司投研体系将从传统的银行资管架构逐步向基金和券商资管更加开放、高效的架构转型,搭建由投资经理负责专业决策、研究部门基础支撑、风控合规部门高效把关的投研体系。

  我们希望,推动银行理财运作机制改变。银行理财公司应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在买进资产时,投研和风控分别起“进攻”和“防守”的作用。在前端,投研部门要确定风险偏好,研究建立投资白名单制,让投资经理可以自主决策;在后端,风控部门要不断监测,通过各类指标来提示风险,并由投研部门来研究并执行。

  中国证券报:中邮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情况如何,未来权益类资产占比是否会继续提升?

  吴姚东:受制于理财客户对权益类产品波动的接纳度,目前中邮理财权益资产规模占理财总资产的比例仍较低。未来随着投研力量不断增强,会从宏观逐步下沉到行业和个股,形成多维度、广覆盖的投研体系,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中邮理财积极参与直接融资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不断深入挖掘结构性投资机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我们将充分利用理财资金可配置资产多元化的优势,在研究支撑下,优化决策流程,发挥投决会作用,实现组合管理价值,逐步加快在一级、一级半和二级市场积极参与公募基金、定向增发、优先股、港股pre-IPO、含权债、未上市公司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今年以来,我们通过高股息策略、行业精选策略、定增策略、打新策略、量化策略等,积极把握市场震荡机会,累计投资金额近百亿元,截至目前获取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我们希望,到今年年底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至8%-10%。

  全市场优选“管理人” 积极寻找合资伙伴

  中国证券报:在挑选外部合作伙伴时,中邮理财有何标准,如何规划?

  吴姚东: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中邮理财将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出发,坚持全市场优选“管理人”原则,重点与市场头部机构合作,通过搭建和完善“定量+定性”遴选机制,优选管理人开展合作。

  中邮理财在与外部伙伴合作过程中,将坚持从自身发展特点和转型目标出发,通过合作“扬长补短”,助力公司业务转型和发展。一方面,固收投资是传统银行理财的优势领域,但这个优势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对市场中长期的判断上,擅长于管理“大账户”。面对资管新规提出的净值化和“三单”要求,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固收投资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在固收产品净值管理、信用风险研究等领域与公募基金、证券公司开展合作,学习管理“小账户”和打造“精品”经验,把银行理财在固收投资领域的优势巩固好。

  另一方面,权益投资是银行理财的短板,必须补上,但这方面能力需要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基金、券商、保险参与权益市场早,经验更丰富,中邮理财将通过与优秀机构合作,边学边干,逐步提升自主权益投资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中邮理财也在积极建立基金经理评价池和公募基金产品库,从综合收益、风险管理、回撤表现等多个维度分析评价,还将适时加强与外部评价机构合作,打造有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支撑合作,输出经验。

  中国证券报:当前中邮理财在参与海外市场、开展海外业务等方面有什么布局?

  吴姚东:发展海外业务是每一家头部资产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未来,中邮理财将以银行理财为基础,参考同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海外业务,逐步向业内顶尖资产管理公司靠拢。

  当前,我国不断加快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中邮理财将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新的市场机遇,将理财产品跨境双向销售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不仅如此,伴随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国际资管机构参与中国资管市场成为新趋势。目前,中邮理财正积极寻找合资伙伴,希望在财富管理、产品研发、投资顾问、金融科技方面展开与外资机构的深入合作,将国际上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合规风控体系运用到境内,最大化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使公司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领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