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梅州分公司力推银溪村茶业提质增效、茶农增产增收——

梅州日报:古茶树村“加邮”获新生

梅州日报记者 林丽妙 通讯员 陈国红 钟萍萍2020-08-11来源:梅州日报

  6月20日,丰顺县潭江镇银溪村22户贫困户93人戴了4年的“贫困帽”终于摘下了。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22户贫困户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却不降反升,仅茶叶种植一项户均收入便有近10万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

  去年6月,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接过原梅州市城乡规划局的精准扶贫“接力棒”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邮政线上线下平台资源,不断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有效促进当地茶产业提质增效、贫困茶农增产增收。

  机器换人促提质增效

  银溪村是中国古茶树村。手工采茶、制茶是该村茶农的传统工艺,但由于难以实现量产,成品质量良莠不齐,茶农的收入并不高。

  为提高贫困茶农的制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邮政梅州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与银溪村“两委”干部共同商讨后达成共识,决定由邮政梅州分公司出资22万元,为贫困户统一购置加工机械,包括制茶三相电烤箱、茶叶杀青机、制茶摇青机、晒茶茶笼等。

  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使用,使贫困茶农在茶叶深加工、品牌制作、标准工艺上实现了大的飞跃。经过机械加工出来的茶叶不仅茶色靓丽、品相均匀,而且还能将半成品进行精加工,生产出大乌叶、鸭屎香、白玉兰、宋种等12种品牌茶叶。

  “以前手工制茶只能生产半成品茶叶,每斤只能卖到约100元。现在有了设备,能生产出成品茶叶,每斤茶叶的价格能卖到约130元,甚至更高。贫困户卖茶收益同比增长30%以上。”银溪村委会会计廖荣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机器换人”既能节省人工成本,又能减少柴火焙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线上线下拓销售渠道

  银溪百年古树茶,藏在深山无人识。特别是今年春茶采摘上市后,受疫情影响,银溪村的茶叶一度出现滞销。清明前,进村收购银溪古树茶的茶商寥寥无几,令茶农们忧心忡忡。

  面对茶叶市场销售的不利因素,驻村工作队通过拓展茶农茶叶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代营+直销”相推进、扶贫消费相叠加的方式,多措并举助推茶农化危为机、增收致富。

  脱贫户苏秋生的孙子苏学良,是一名勤快、机灵、活泼的“95后”。他通过携手社会知名电商平台,不仅把自家生产的大乌叶、鸭屎香、白玉兰等银溪古树茶叶远销至香港、澳门,而且还热心帮助其他贫困茶农,拓宽茶叶电商销售渠道,户均营销额达到5000元。

  “我们也充分盘活邮政资源,通过‘村邮乐购’梅州馆,以打造‘银溪古树茶’为营销卖点,帮助贫困茶农网上销售。”邮政梅州分公司驻银溪村第一书记杨万红说,村干部还积极引导村里的能人乡贤,动员更多人参与到银溪古树茶的电商营销中,提升“银溪古树茶”的知名度、销售额。

  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努力,目前银溪村22户贫困茶农已找到了“结对帮扶”代理代营店、直销店。据预测,通过实体店,每年可帮助贫困茶农销售茶叶6000斤以上。

  金融活水为产业“造血”

  记者近日在脱贫茶农廖礼贤新开垦的10亩茶园看到,一株株茶苗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得知我要开垦茶园,帮扶单位为我办理了贷款,还免费赠送茶苗、有机肥。”廖礼贤感激地说,今年初,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最终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成功办理了邮储信贷资金5万元。

  “做不做得起来,靠贫困户的自身动力;能不能做强做大,还需要资金来支撑。所以,金融扶贫是推进脱贫奔康、持续发展的‘稳定器’。”杨万红说,针对有扩大茶园规模意愿而又缺乏资金的贫困茶农,他们第一时间主动上门沟通对接,及时收集、办理信贷的有关信息,并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小额扶贫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办理。目前,该公司共为银溪村贫困户发放了20万元的扶贫信贷资金。

  采访结束时,廖礼贤指着眼前新开垦的茶园,满怀希望地说:“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茶园的种植规模也会一天比一天大。”廖礼贤表示,他还想再申请10万元信贷资金,继续扩大茶园规模,并加入银溪村茶叶合作社,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丰顺县潭江镇银溪村是中国古茶树村。(高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