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更“快”了!这是今年“双11”开启后,客户对邮政服务的评价。“快”的背后,是“双11”邮政寄递全环节的提质增效。其中,信息科技能力的提升是重要一环。目前,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订单接入量能达到2400万单/小时,收寄投递量能达到1000万件/小时,中转处理量能达到2000万件/小时,平台整体性能提升超30%,全力为“双11”旺季生产保驾护航。
作为邮政寄递信息系统的核心平台,新一代寄递平台经历了3年“双11”旺季生产,IT赋能成效逐步显现。今年,新一代寄递平台有哪些新变化?如何更好地保障旺季生产安全、稳定、畅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新一代寄递平台的“大本营”——中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信科)寄递应用部一探究竟。
说起今年的“双11”,中邮信科寄递应用部负责人欧明霞直言信息科技保障的难度和挑战更大了。“电商活动的两波高峰让我们今年的保障工作提前了10天。邮政集包作业推广和自动化设备大量增加,收寄一体机、摆轮矩阵、小件分拣机大量上线,新流程、新工艺、新设备的处理能力更强,对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更高。”
为了有效应对挑战,从7月初开始,中邮信科和集团公司寄递事业部就形成业技联合保障组,周密计划、有序组织全国中心保障工作,包括重点功能开发、处理能力提升、应用性能优化、资源保障、自动化监控工具在内的65项任务全面推进。
据欧明霞介绍,寄递应用部以新一代寄递平台的运行保障为核心,协同外围系统,实行领导带班、全员值守的7×24小时现场保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走进寄递应用部新一代寄递平台保障组,记者看到墙上贴满了各类应急预案,值班表上各时段的值班人员和负责人清晰明了,100多名技术人员在这里全天候、不间断监控新一代寄递平台的应用情况。
保障组的室内大屏上是新一代寄递平台资源和性能可视化大盘,记者看到大盘正在实时监控新一代寄递平台的运行情况。欧明霞介绍说,可视化大盘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的环节、节点,快速为各地邮政生产一线解决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寄递“智能+”转型,新一代寄递平台上线了21个“智能+”场景,为寄递改革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上线的场景在‘双11’旺季生产期间的智能调度、智能管控、时限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发挥了功效。比如,我们通过‘电子地图+历史路径机器学习’场景,可以实现对投递路线的合理规划和智能调优,节约投递成本。还有‘智能场院’系统,实现分拣机负载自动均衡,车辆装、卸、运输的智能调度及装载率的动态监测,有效提升运力和运能利用率。”欧明霞告诉记者,今年还全新上线了“中邮寄递管理”APP,汇集了数据看板、时限预警、时限对标、智能管控等功能,每5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可以有力支撑一线的生产运行。
打开新一代寄递平台,记者看到平台增加了可视化分析功能,上面清楚显示全国时限线路对比矩阵图、全国优势线路矩阵图、全程时限趋势图等可视化数据,能够进行分环节分析和与行业标准比对。欧明霞指着平台上的数据对比图向记者介绍,依托今年新上线的四大时限数据库,新一代寄递平台可视化功能可以帮助一线生产和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线路、各环节处理时限,对标同业水准,实现精细化管控和处理时限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