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快递到了!”又是一年“双11”,对尾款人来说,最期盼的事莫过于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对快递员而言,每一次送货,都是交付一份期许。
11月10日上午,中国邮政速递金盘揽投站快递员陆建新和同事们正麻利地挑选着各自负责投递的快递件。从大年初一到现在,陆建新已经连续在岗292天。今年“双11”,他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每个包裹都是一份信任,对我来说,送的不仅仅是快递,还有一份期待,所以每单快件,都值得重视。”
在海口中国邮政速递金盘揽投站,陆建新整理包裹。记者 刘洋摄
11月初开始,包裹量就开始增多,图为老陆和同事运送包裹。记者 刘洋摄
虽然陆建新从事快递工作仅三年时间,但和被称作“快递小哥”的年轻同事们比起来,已经40岁的他俨然是一名“快递老哥”,同事们多称呼他“老陆”、“陆哥”。
20年前,小陆从海南大学毕业后,先是去了北京一家杂志社做记者。4年后,深感漂泊无依的他选择回到海口。“我是家中独子,回家后虽然和父母不是天天见面,但离得近总是能够时常照看。”之后十几年,他曾投身于网络工程领域,也曾在物流行业奔波,从小陆成长为老陆,但他始终觉得自己的志向不止于此。
从站点出发前,天下起了小雨,老陆给包裹盖好雨布。记者 刘洋摄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海口邮政在招快递员。“我有邮政情结,小时候我家就在邮局旁边,跟着邮递员叔叔讨要邮票的回忆不时在脑海中浮现。”通过考核后,老陆毅然开启了自己的快递事业。自此早出晚归成了常态,为节约时间更快送达,街边小店一份小笼包、一碗绿豆汤就是日常的午餐,快速吃完就继续骑着电动车在人群中穿梭,奔赴新的目的地。
投递路上,老陆和同事在街角的包子铺吃午饭。记者 刘洋摄
“当记者和当快递员也是有共通之处的,就是大家都在寻找亮点。”老陆总结,“在外面跑的记者要寻找亮点新闻呼吁社会关注,对于快递员而言,投递包裹的过程也是发掘客户的过程。”除了对收发件进行规划和分类外,陆建新在派送快递的时候,更加注重与人的沟通,用高效、贴心的服务,来获取更多的优质客户。如今,他自己接手了一个快递站点,在事业上迈出坚实一步。从2018年到现在,老陆的家人一直全力支持着老陆的快递事业,在老陆接手站点后他们也参与其中。
一家理发店外,老陆教客户如何手机下单寄送包裹。记者 刘洋摄
投送快递间隙,老陆在站点的值班室休息。记者 刘洋摄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多家快递公司停运,只有邮政正常营业,给站点投递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疫情期间快递不能进小区,我们只能在小区门口挨个打电话,配送速度变慢,产生了很多滞留件。”老陆说,当时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长也从早上的八点持续到晚上十二点钟,站点所有的快递员都像拧紧了发条一样,一刻也不敢松懈。“我们不能说像医护人员一样去一线治病救人,但及时把防护物资、生活必需品送到客户手上,对我自己而言,也是我能为社会、为大家所做的一点事情。”
由于老陆的快递工作繁忙,很少接送女儿上学,每次接送对大女儿来说都是一次“惊喜”。记者 刘洋摄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老陆没有休过一天假。早出晚归的日子里,他最难受的就是和女儿几乎零交流。11月6日中午,早早将上午的快件送完,老陆悄悄骑着电动车来到女儿所在的中学门口,等待着女儿放学。看到女儿惊喜的表情,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有些严肃的汉子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天,他破天荒地早回了家,给大女儿辅导家庭作业,陪小女儿翻看集邮册。这一晚,他和父母、妻子、孩子一起吃了顿久违的团圆晚饭。
老陆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有邮政情结,图为老陆的集邮册。记者 刘洋摄
老陆向小女儿展示自己多年收藏的邮票。记者 刘洋摄
周五晚,老陆难得的空余时间,用在了给大女儿辅导作业上。记者 刘洋摄
春节到现在二百多天,老陆家唯一一次聚在一起吃饭。记者 刘洋摄
老陆告诉记者,自从做记者、网络工程再到做快递员,父母和妻子对自己一直很支持,并且参与其中。图为老陆离开自己家承包的快递点去投送包裹,母亲向他挥手道别。记者 刘洋摄
人到四十,陆建新的眼神里多了些从容和坚定。在骑电动车送快递的路上,一缕秋日斜阳照在陆建新的脸庞,“天气真好,快递肯定能早点送达,今天也能早点回家。”迎面感受阳光的温度,陆建新加快了前行了速度。
秋日的斜阳照在老陆的快递路上。记者 刘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