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业务处理能力突破1亿件

邮政寄递处理能力实现“三级跳”

记者 吕磊2020-12-29来源:中国邮政报

  记者日前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部获悉,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处理能力已突破1亿件/天,提前3年完成目标任务。2018年5000万件/天,2019年7600万件/天,2020年突破1亿件/天——3年来,中国邮政寄递业务能力建设实现“三级跳”。

  1亿件/天处理能力的背后是中国邮政对“双循环”下蕴含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备战。

  12月21日,根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一件从湖北黄冈寄往湖南长沙的快递包裹,成为今年第800亿件快件。近4个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实现了从500亿件到800亿件的连续跃升。11月16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700亿件,超去年全年。这凸显出我国快递市场繁荣活跃、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双循环”下,流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消费是经济循环持续发展的拉动力。在新发展阶段,蕴含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将为快递行业开启新的增长空间。当前,邮政快递业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日均3亿件已成常态。

  2019年、2020年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处理能力建设项目数量和全网日处理能力增幅连续两年超过40%。尤其在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中国邮政仍然安排国内邮件处理中心工艺项目104个,投资13.6亿元,共新配29套矩阵、44套小件分拣机等机器设备,助推寄递处理能力突破1亿件/天,备战竞争更加充分、激烈的寄递市场。

  1亿件/天处理能力的背后是中国邮政对能力与充分竞争中生存发展这一当前主要矛盾的深刻领悟及破解实践。

  今年“双11”,在浙江省诸暨市邮政分公司大唐仓配中心,一车又一车的纸巾被源源不断地运过来。但诸暨既没有纸巾市场,又没有纸类加工企业。2019年4月,诸暨邮政建成了3.6万平方米的大唐仓配中心,提供仓配一体服务,并提供退件、更换、分拣、组合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自大唐仓配中心建成后,我们关掉了位于安徽和江苏的仓库,把所有货品全部集中到诸暨邮政进行仓配。”王子(妮飘)纸业集团周玉说,“我们做生意肯定是为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诸暨邮政有能力帮我们实现这个愿望。”“双11”期间,大唐仓配中心共为妮飘出货近20万单,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 

  大唐仓配中心正是近年来中国邮政能力建设提速、提质的缩影。3年来,中国邮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三个视角”找差距、“三大规律”促改革,处理中心能力建设突飞猛进,构建了满足支撑业务迅猛发展要求的陆运网络,实物网能力建设布局基本完成。加快能力建设的同时,中国邮政更实现了投资效率的大幅提升。

  1亿件/天处理能力的背后是中国邮政“有为企业+有效市场”改革创新的深化。

  2019年8月,中国邮政以市场为导向,针对电商包裹“量增件小”的趋势,对标竞争对手,启动集包改革,推动邮件处理模式从“全散件模式”向“集包模式”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配合这一市场化改革,一年多来,中国邮政寄递业务能力建设在工艺系统上从传统工艺向“摆轮矩阵+小件分拣机”转变,处理中心定位从分拣向“分拣+分拨”转型,生产作业流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转型,为构筑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邮政全网集包比例从改革之初的35.98%跃升至71.1%。

  集团公司计划建设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寄递业务能力建设将继续突出市场导向,强化寄递实物网建设,加快提升特快、国际、仓配重点业务的能力;加大淡旺季处理能力匹配研究力度,实现重点区域处理中心设备处理能力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评估全覆盖,优化陆运网布局;加大战略性土地资源储备力度;落实寄递业务建设规划,加快综合处理中心新建工作;坚持设计标准化、模块化、体系化,实现处理中心生产作业集约化、模块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