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涉足邮票,就迎来了“大满贯”,4枚邮票加1枚小型张的格局。郭志义旅“邮”15年,总算是“邮”到“核心”区了。
6月23日,中国邮政发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纪念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的设计者为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资深设计师郭志义。
没有陈规束缚放得比较开
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办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本届冬奥会计划使用12个竞赛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以下简称《冬奥会竞赛场馆》)纪念邮票选取的内容是首钢大跳台、国家游泳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小型张为国家速滑馆。
在邮票设计上,郭志义是个新手,没有什么经验,看似不足,实则也是长处,最大的优势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放得比较开,多了一股子打破旧规的冲劲儿。加之他曾经历过2008年、2012年、2016年三届奥运会相关邮品的设计,所以从题材上来讲,是没有一点陌生的。
郭志义说:“之前在参与奥运会相关邮品的设计时,就深深地被其视觉效果所吸引,从会徽、主视觉到比赛场馆的造型、运动员的服装等,无不令我向往,并渴望化为自己笔下的作品。”
表现竞赛场馆,是国际体育赛事题材邮票的常规选项。从20世纪90年代的亚运会到21世纪初的奥运会,再到现在的冬奥会,各国发行的系列邮票都离不开竞赛场馆的内容。
在收到《冬奥会竞赛场馆》邮票设计邀请和有关资料后,郭志义也调看了已发行的一些同题材邮票,然后便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邮票设计上创新,寻求突破,希望能做出彩来。建筑造型多元的场馆,更是激发了他设计此套邮票的灵感与激情,而如何在方寸之间将四座风格迥异的建筑串联起来,贯穿在一套邮票统一的画面氛围里,又能够让每枚邮票凸显各自的风格特点,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郭志义明确了思路,着力把握细节,开始动手设计。
在以往发行的赛事场馆邮票中,多“见物不见人”。这次在设计《冬奥会竞赛场馆》时,郭志义注意强化“人”的因素。比如,在画面上添加了运动员的形象,最初是剪影造型,后在评审中根据要求,改用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专用标识。以实拍和效果图相结合的小型张,则保留了场馆前人头攒动的场景。郭志义说,场馆是静态的,竞赛是动态的。运动会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技,增加一点人的元素,有种参与感和呼应性,与邮票的观赏者也是一种交流。
同时,郭志义也注意兼顾与已发行的前两套北京冬奥会邮票,如《雪上运动》《冰上运动》等加以照应、形成统一,如横式票幅、连票设计,在画面上形成从左至右、贯穿起伏的波动色带、弧形色块等。
增强画面的节奏律动感
《冬奥会竞赛场馆》采用平面设计手法表现,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4枚邮票采用连票设计形式,以富有变化的曲线贯穿;小型张则根据场馆的结构特点,采用椭圆形票幅展现,并在边饰中点缀雪花图形。
在郭志义的签名照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以设计为舞台,导演好每一个集邮故事!”这或许可以看作他的切身感悟与恪守理念。多年邮品策划和设计的历练,使郭志义对设计的把握除了绘画本身的技巧外,还特别注意对整体画面的综合把控,犹如一名导演,具备调控摄影、演员、音乐、服装等各个要素,使之在一个故事情境之下聚合的能力。
郭志义就此介绍说,邮票在设计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图形作为整体背景色调,紧扣主题,像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冬奥会的画面情境中,更好地突出场馆的主角形象;再将白色的曲线和运动人形贯穿于4枚邮票,布局画面的叙事脉络,在突出主体形象的前提下予以留白,增强了画面的律动感与节奏感。他还对邮票面值的字体重新进行了设计,打破了以往使用固有印刷字体的窠臼,使视觉语言得到了统一。
最初设计图稿参与竞标成功后,正式进入设计阶段,方案的修改和完善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其间,反复听取北京2022年冬奥会专家和领导的意见,专门前往在京场馆进行实地调研,认真仔细地观察其实际结构细节,通过将实景图与效果图糅合在一起,进行再度创作,对图中建筑一些不甚明晰的细节进行了修正,以确保在画面中准确无误地表现场馆建筑。另外,在色彩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像背景中线条、雪花和山丘的形状,也来来回回改了数十次,根据奥组委的要求,后来的图型将红绿蓝三种色调串在了一起。
每个细节都为突出主题服务
对照设计初稿和正式邮票图,我们会发现第1枚“首钢大跳台”变化最大。郭志义说,这枚确实是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主要是素材问题,几次去实地观察、现场写生,补充素材,完善细节。
为增强冬季氛围,在场馆之外增加了一些辅助性元素,比如第2枚“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第3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第4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对场馆没有任何修饰的前提下,他相应地对环境作了一些点缀,如绘制了带有积雪的松柏等,更有“冬”的意境和效果。
邮票上类似于印章一样的运动图标,为什么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而有的又是三个呢?郭志义解释说,这并非任意而为,而是根据各个场馆的竞赛内容选用的,如第4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上,出现了三个运动图标,传递出的都是在这里举行的竞赛项目之信息。
小型张“国家速滑馆”,由郭志义联手代依莎共同设计。在设计上经历了较大修改。郭志义告知,最初的方案邮票图是六边形,画面较小,场馆呈蜗牛圈曲状,后修改为椭圆形,面积加大了一倍多,场馆显得大气磅礴,“冰丝带”的建筑之美尽现其中。
《冬奥会竞赛场馆》是连票设计,印制却是分开进行。为追求邮票各版式边饰的最佳视觉效果,郭志义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图形里的线条、色块进行了数次调整,丰富了视觉语言,色彩也更平衡与协调。他说,这套邮票在设计上真正做到了每个细节都为突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而服务。
邮品设计并不易于邮票设计
郭志义现任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设计编审部原创设计主管。虽然邮迷们对其名字并不十分熟悉,其实他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没几年,就开始与“邮”打交道了。
2006年,他进入中国集邮总公司,成为设计编审部的一名设计师。辛勤耕耘十几年,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设计了诸多优秀作品,获得集邮业内以及国内外诸多设计奖项。
设计了那么多邮品,现在又来设计邮票,问及两者有什么不同与差异?郭志义介绍,邮票设计与邮品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两者的表现方式与设计语言不一样,就像文学中的诗歌与小说的差异。邮品的体量大,可使用的元素多,表现形式多样,运用的是扩展思维;而邮票运用的是浓缩思维,是要将提炼的各种视觉元素浓缩于方寸之中,通过运用不同的制作工艺来展现精美的视觉效果。邮品除能对邮票包装、起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容,把邮票上“意犹未尽”的信息进一步延伸拓展开来,对其起到“拾遗补缺”和“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