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春,黔贵大地余寒犹凛。
“老张,邮件到啦!”天刚蒙蒙亮,一辆绿皮邮车在贵州省锦屏县河口邮政所门口停下,听到熟悉的声音,乡邮员张林昌快步走了出来。搬运、分拣、装包……他对这些步骤早已熟稔于心。这几天一直有雨,张林昌将报刊信件收好装进邮包,用雨披裹得严严实实,放在摩托车后座上,才安心踏上邮路。
这条路,他走了36年。
张林昌1983年参军入伍。服役期间,他表现优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退役回乡。当时,张林昌了解到,河口片区邮路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好多人干了两三年就不干了,乡邮员面临“断档”窘境。“那时候,经常过来给我家送报纸的杨师傅马上要退休了,问我愿不愿意接他的班。我心想,我当过兵,身体素质好,又不怕吃苦,既然没人来做,那就我来吧。”张林昌说。就这样,他承担起3个乡镇23个行政村的邮递任务。
河口乡位于大山腹地,村与村看似近在眼前,实则山水环绕,道路蜿蜒曲折。“上山钻云天,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走路要半天”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早些年,当地没有固定的邮政营业点。分拣完邮件后,张林昌要用扁担挑起三四十斤重的邮包,沿着山路逐户投递,一个来回就是90余公里。饿了找点野果,渴了捧口山泉,有时候还要涉溪渡河。第一次送邮件,张林昌整整走了3天。回来时,只见他头发蓬乱,裤脚沾满泥巴,衣服被刺穿了好几个洞,手脚上还有一道道血印子。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当过兵的人有一副‘铁脚板’,走这样的山路不算事。”
从苗吼寨到宰格寨的一段路,要翻过一座叫背细坡的大山,海拔1000多米,有3000多级台阶,被当地人称作“九十九拐”。为了把邮件及时送到乡亲们手上,张林昌经常从“九十九拐”爬坡抄近路。2005年的一天,为了赶在天黑前把邮件送到,他冒雨赶路,在下陡坡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下子滚出10多米远,脸重重撞到石头上,当场撞断两颗门牙。
常年送件,乡亲们和张林昌的情谊日益深厚。“有时送完邮件,天黑黢黢的,路不好走,老乡就主动张罗做饭,让我留宿。”考虑到当地不少老人出行不便,除了投递包裹,张林昌还经常帮忙捎带东西。乡邮员这份工作干得多挣得少,张林昌却乐此不疲。前些年,战友在沿海开公司,想请他过去帮忙,他婉言回绝。有人问,每天起早贪黑送邮件,还不如外出打工挣得多,值得吗?张林昌回答:“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常往家里寄信寄东西。别小看一个个包裹,在他们心里,这是一个念想,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每次看到老乡们期待的眼神,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穿烂了240多双鞋,走了26万多公里,乡邮员张林昌把140多万份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一根扁担、两个邮袋,老兵张林昌硬是用“铁脚板”架起山里山外的沟通桥梁。
星光不负赶路人。多年来,张林昌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登2018年“中国好人榜”,近期被授予“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张林昌用奖金买了辆摩托车,但他没有丢下那根扁担。他说:“有些路车子跑不了,还得靠人挑。”
近几年,通村、通组公路日益完善,电商逐渐兴起,邮政业务量逐年增长。今年59岁的张林昌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无论石子路还是柏油路,我都接着跑。有人接班之前,河口的邮件,还是我来送。”张林昌说。
接近晌午,鼓鼓的邮包渐渐瘪了下去。“老张来啦,到家里喝口水歇歇。”“不了不了,还有几家等着送,我就不进门啦。”顾不上和村民寒暄,张林昌跨上摩托车。伴随发动机嗡鸣的声音,他的身影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张林昌在送邮件路上。杨晓海摄
张林昌(前排右一)军装照。张林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