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梦想邮递员 37年点亮山村

记者 李芳森 通讯员 杨明涛2023-08-24来源:央广网

  骄阳似火,喜悦,也跟着升温。

  物流车响,飘香瓜果从乡进城,丰收在流动;

  邮递车驶,录取证书由城入乡,梦想在投递。

海报制作:龙兴

  毕业季实现的梦想,宛如一场耕耘10多年的丰收。不同于平时,59岁的邮递员吴江南,在这个夏季的主要工作,便是向湖南耒阳海拔最高的村落——导子镇沙明村,投递独属于学子们的梦想。

  一袭绿色制服,奔波于崇山峻岭间,每年5、6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吴江南在37年间,为山村孩子们的出山路,送上了第一张“车票”。

  上山路迢迢

  去沙明不易,耒阳“天山”五峰仙林场便坐落于此,平均海拔578米,连绵的山脉上,散落着各个村户。

  山路迢迢,有时候吴江南送一趟邮件,来回需要转绕一整天,确保山里邮政普遍服务100%。

  8点半,吴江南到达镇上的邮政支局,准备取走今天沙明村的邮件。

工作人员正将录取通知书进行分拣(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吴叔,今天有沙明的录取通知书,辛苦您尽快送达。”年年都有录取通知书,但吴江南每一次都如第一次般激动。

  “这可是沙明今年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签收、登记,吴江南把通知书温柔地放在身旁的副驾。“沙明的孩子不容易,离镇上中学最远的村组,有十多公里远;进城读书也没有直达的公交。”

  记者跟车前往,便体会到其中的不易:蜿蜒的山路,足以让近10年奔波在湖南七十二峰的新闻工作者,首次晕车;不到10公里的路程,足足行驶了一个多小时。

  “比以前轻松了不少。”1987年刚参加工作时,吴江南投递邮件仅凭双腿,第3年买了辆自行车,直到第5年才换成了摩托车,彻底让双腿“解放”出来。“30年里,骑坏了4辆摩托车。”

吴江南的邮车在山间行驶(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3年前,当地邮政给吴江南配备了一台邮车,用以减轻送件压力,但很多偏僻村组仍要徒步山道。“特别是海拔高的地方,每到冬天都会道路结冰,这段时期所有的邮件只能自己挑上来。”

  37年里的日日“攀登”,吴江南却未提“自己不容易”。

  绕山路煦煦

  居沙明不易,上下山路途的曲折与遥远,给村民在生活用品的采购上,都增加了难度。

  乡情煦煦,吴江南在一天天围山绕行中,与村民们也结下深厚的情谊。

  “谭医生,你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到啦。”邮车还未停下,喜报声便抢先“进门”,拿起录取通知书后,吴江南捧出一束邮局准备的鲜花。“沙明村考上个大学生不容易,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吴江南送上录取通知书和鲜花(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谭医生”谭小冯领着儿子谭劲松出来迎接,同时来“凑热闹”的,还有隔壁邻舍。

  “这么热的天,老吴真是辛苦啦!”“谭医生,恭喜恭喜啊!”邻居们向吴江南打完招呼后,纷纷向谭小冯一家道喜。“送了近40年邮件,全村5000多人,都是熟人。”

  “先吃块西瓜,消消暑;中饭时间快到了,就在我家吃。”吴江南是村里的“大红人”,每天都会有人请他吃饭。“我们山里人好客,我一般都不愿给大家添麻烦,但送录取通知书,还是愿意一起热闹热闹。”

  “这话说的,我们村子麻烦你的时候少了啊。”谭小冯端来一盆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西瓜,讲起了吴江南在村里大家都熟悉的几个故事。

  13年前的一天,吴江南驾驶着摩托车送邮件,远远看到一户人家前围满了人,屋里不时传出哀嚎声。上前一看,原来60多岁的曹波主突发疾病,痛得在地上打滚,家人束手无措。

  “多亏了老吴,立马把老人背上车,送到沙明卫生院救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幸亏送治及时。”谭小冯说,老人康复出院后,便把吴江南当作亲人。

谭劲松正填写相关信息(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投递是工作,也是牵挂,更是生活。投递路上,经常有乡亲托吴江南带些种子、药品、大米等物品,还有坐顺风车下山上山,只要力所能及,吴江南从不推辞。

  夏日炙热,大山里产出的西瓜脆甜,还带着冰箱里的清凉。

  下山路漫漫

  出沙明不易,连绵的山峰,成为横亘在山村孩子求学路上的“大山”,出山路也显得更加坎坷。

  山路漫漫,明年将要退休的吴江南,也思考起以后,自己“下山”后,是否有人来接班。

  “难啊。”回忆走过的37年,吴江南担忧起来。

吴江南已工作37年(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1987年,刚成家不久的吴江南和另外四个青年一起,被招聘为邮递员。“那时候,一个月只有30元的工资,每天却要背着几十斤重的邮袋步行往返20多公里的山路。”

  “从拿邮件到沙明13.5公里,然后由沙明分到各组,当时的沙明乡有6个行政村,52个组,最远的有10多公里,全都是山路,只有步行才能把邮件送到村民手里,送完需要两天时间。”曾和吴江南一起“入行”的同事们,都觉得太辛苦,收入又低,没多久都不干了。

  山区乡邮员的投递生涯,辛苦而寂寞。吴江南常年走在茅草丛生的山道上,上山下坡,不仅要战胜暴风疾雨,还要战胜毒蛇恶狗。“有几次下起大雨险些滑入山底。”即便是这样,他年年如此。

  曾经从吴江南手里接过邮件的年轻人变成了老人,曾经追在他后头奔跑的小孩都长大成人。但吴江南,背着邮包的背影,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村里。

沙明村蜿蜒的山路(央广网记者 李芳森 摄)

  “邮局准备物色新人接班,但没人愿意。”吴江南打算着,实在没人肯来,就叫在外做生意的儿子回来。“子承父业,沙明的乡亲们不能少了我们的服务。”

  “菜做好了,边吃边聊。”菜很简单,都是山里随手可得的食材;也很丰盛,摆满了一桌。10多口人,坐的坐、站的站,围满了四方桌。

  “等明年,再给你家送一次录取通知书,我就圆满退休啦!”吴江南说,谭小冯家还有个小女儿,暑假后读高三,明年考大学。

  “等明年,我们再来陪您跑一趟,还是来谭医生家。”记者也向吴江南和谭小冯预约了下一次的采访。

  “借各位吉言!”举起茶杯,为相逢在下一场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