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坚守山区邮路

吴秉泽 王新伟2024-04-10来源:中国邮政报

多年投递让张林昌和乡亲们成了亲人,行之所至,总有老乡与他热情打招呼。 □韩静桦 摄

  “小罗,你的包裹到了!”在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培尾村村民罗康鑫家门前,乡村邮递员张林昌还没停稳摩托车,就开始喊话。随后,签字、扫描、出库处理,一系列投递流程无缝衔接。

  张林昌的邮包里,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农具农资,这些村民需要的东西可谓一应俱全。张林昌说:“这里面包裹占了大头,几乎每次都要把我的4个大邮包撑得满满的。要是遇上‘双11’,还得换上面包车,才能装得下。不过,包裹虽然多,我也没觉得特别累,借助手机APP的帮助,我总能实现准确快速的揽收和投递。”

  “我刚成为乡村邮递员时,山区邮路崎岖不平,摔跤受伤是常有的事,投递任务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张林昌回忆道。

  1987年,23岁的张林昌退伍后,回到家乡锦屏县河口乡担任乡邮员。河口地属苗岭东脉,大小村寨沿着清水江散落在群山之间,不少村寨不通公路。

  河口片邮路是锦屏县最长的一条邮路,全程90余公里,横穿锦屏县5个乡镇,要服务23个行政村的2.5万余名村民。同时,它也是最难走的一条邮路,山高坡陡、水寒谷深。

  “苦不苦,干了才知道。”张林昌回忆道,当年,村民通信几乎全靠书信,运送邮件只能靠肩挑背驮。巨大的工作量以及艰苦的工作环境给了张林昌一个“下马威”。他长途跋涉了3天,才完成第一次投递邮件的任务。摸黑回到邮政支局时,他头发蓬乱,裤脚满是泥巴,衣服被划破好几个口子,手脚被割出一道道血印子,甚是狼狈。

  有一年冬天,因连续数日大雪,邮路结下一层厚冰。张林昌挑着邮包经过启蒙镇甘塘村的一个山坡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他拼着一股劲,奋力把邮包扔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却摔到路坎下两米多深的水沟里。他把头探出水面,慌乱中抓住几棵藤草,呛了几口冰水才爬回路面。

  这样的意外对乡邮员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也想到过放弃,但一想到2万多村民期盼的眼神,我又留了下来。”张林昌说。

  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张林昌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至2010年,锦屏县累计投资2.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010年,张林昌购置了一辆摩托车。“很多地方都能骑车了,要走的山路越来越少,我肩上的负担也轻了许多。”张林昌说。

  目前,锦屏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超2230公里。日益完善的乡村交通网络,让张林昌的工作环境一年好于一年。“连我的衣服也干净了不少。”张林昌欣喜地说。

  邮路越来越平坦,包裹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原来在投递业务里占大头的汇款单、信件越来越少,包裹快递日益增多,张林昌的邮包日益“鼓胀”。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张林昌不仅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更是熟练掌握了邮政业务系统APP的应用。通过手机操作软件,确保群众的邮件及时妥投。

  “寄东西、收包裹、带东西,一个电话给张邮递,他就上门来了。”张林昌成了村民的“快递员”。

  张林昌还帮助村民卖货。部分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将腊肉、糍粑、腌鱼等农特产品卖出大山,张林昌的邮路则成为这些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的“最先一公里”。“能够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为村民致富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张林昌说。

  更让张林昌开心的是,他还能为越来越多的高考学子递送录取通知书,带去好消息。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张林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分享他们的快乐,是这个职业送给我的特殊礼物。”张林昌说。

  30多年里,他的“行头”从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小货车,从最初简单的书信投递到现在越来越多网购物品投递……这个看起来闭塞的地方,也顺着邮路追赶时代。张林昌说:“30多年来,我走着一样的邮路,而不一样的是,邮路上乡亲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改变,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