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邮政“新匠人”

王少宾 杨宁宁2024-04-18来源:中国邮政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唯一高校,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邮学院”)办学68年来,高度重视思政育人工作,坚持“立足邮政、服务邮政”的办学定位,聚焦“德技并修”的培养目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打造了“同向同行、共建共享”的校企育人“生态圈”,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能发展”的高素质邮政“新匠人”。

  坚持党建引领,打通思政育人“生命线”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石邮学院党委始终牢记的初心使命。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邮政沃土办教育,立足“国脉所系、发展所需、民生所依”育人才,深入实施铸魂、强基、旗帜、领航“四个工程”,构建了“党建领航、校企联动、多元融合”的思政育人格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强大动力。

  石邮学院以“铸魂工程”筑思想根基。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高标准落实“三个第一时间”和“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构建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党支部跟进学、集中培训深入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创新学的“四学联动”常态化学习体系,打造了“求是讲堂”“石邮讲坛”“一周一讲”等特色品牌学习阵地,开设了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课程,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信仰之基、精神之钙、思想之舵切实筑牢学院思政育人根基、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该学院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机制保障。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学院领导全部编入教学系部党支部,系部班子党政交叉任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筑牢组织堡垒。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夯实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建强专业力量,高标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党史、劳动、美育、心理、企业文化等教研室,选优配强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三支队伍”,夯实队伍建设根基,打造了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省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等一批高水平思政育人团队。

  石邮学院聚焦示范引领,实施“旗帜工程”。把思政教育工作纳入党委会重要议事事项,纳入党的建设“四张清单”,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压实思政工作责任。学院领导当好“领头雁”,带头抓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支部书记全覆盖开展专题宣讲,让“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重视思政教育”在石邮学院蔚然成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开展“三亮三比三评”品牌活动,创建全国邮政系统党员先锋岗38个;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培育了一批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最美教育工匠等师德典型。

  该学院实施“领航工程”,推动党建与思政融合共促。以党建创优为思政赋能,构建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示范创建和“达标—提质—创优”三阶质量创优体系,培育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全国邮政系统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一批高层次党建示范品牌。以党建示范品牌为牵引,以党团学协同育人为重点,以“领题破题”活动为抓手,党建引领打造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育人“新样板”,形成中国政研会二类研究成果、教育部课程思政精品项目、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思政育人品牌“集群”,特色育人实践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撬动校企资源,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激活校企双元育人能动性,解决大思政课“谁来讲”的问题,这是石邮学院一直探索突破的重要课题。多年来,石邮学院深耕校企资源,会聚了涵盖石邮教师、邮政劳模、企业工匠、社会名家等三维四类的“大师资”,为开展思政育人夯实了人才基础。

  石邮学院让思政教师立得住。以“思政课堂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制度建设,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中央党校等知名院校的博士、硕士被不断引进,“听课试讲”“新老结对”“团队赛马”“考核激励”等一项项管理举措相继推出;“模块化课程”“问题链教学”“研究性学习”“行走的思政课”等一个个创新实践竞相迸发……广大思政课教师以强烈的使命感,创新教学内容、开展课堂革命、推动教研融合,让自己站稳三尺讲台。学院思政课团队获评“河北省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河北省思政课质量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

  该学院让专业教师跟得上,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整体推进工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耦合联动,真正让专业课教师跟得上、踏得准思政教学改革的步子。先后出台了教材开发制度、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建设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室”院系联动的教研机构,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子、集体磨课、专题“攻坚战”,实现了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全覆盖,建设了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落实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划拨了网络思政经费……通过思想引导、制度规导、经费保障,推动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石邮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思政教育团队2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获批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人才发展研究课题1项。

  在石邮学院,企业专家也是职业导师。学院让企业专家进得来,通过建立“教产岗位互通、专兼协同发展”的“双师”培育机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等制度,分层选聘企业大师、企业导师、学徒师傅、企业内训师共54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1∶1;通过构建校企双导师机制,学院教师联合企业的产业导师、劳动模范、成长导师和课程导师,协同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等,校企分段交替协同育人,课时占比达15.2%;通过邀请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来校现身说法、现场授课,常态化、动态化对其“未来员工”开展教育,汇聚起强大的思政育人“企力量”。

  弘扬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石邮学院通过聘请劳模辅导员、成立“劳模育人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聘请劳模做产业教授、组织劳模创新论坛、组建劳模讲师队伍等创新举措,让劳模精神传得开,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开辟了多种场景。广大邮政劳模走上石邮讲坛、走进专业课堂、深入学生宿舍,利用专题报告、交流研讨、团体辅导、谈心谈话等方式,让学生“零距离”学习劳模精神,涵养邮政情结,成为思政育人的生动载体和校企育人的宝贵资源。学院劳模育人实践相继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报道。

  强化无缝衔接,拓展思政育人“大空间”

  坚持德技零距离、校企零距离,石邮学院向内深挖、向外拓展,通过协同思政课与专业课,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跨越小校园与大邮政,打破育人壁垒和空间局限,有效解决了大思政课“在哪讲”的问题。

  石邮学院精选思政育人“点”,认真落实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结合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学、暑期实习、职前教育等关键节点,围绕建党百年、建团百年、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等重要主题,由院领导带头讲好“开学第一节课”“主题思政课”,通过近距离与青年学生交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与此同时,“党员干部宣讲团”“党员师生宣讲团”“优秀辅导员宣讲团”“学生宣讲团”等四支队伍,也会结合主题教育、时政热点和最新理论,走上讲台、走进班级,创新开展宣讲,确保思政教育不断线、理论学习温度不减。

  发挥双主体育人优势,石邮学院拓展修德砺能“线”,建设了75个“系统与企业同步、设备与生产一致、环境与岗位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成了96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了覆盖31个省(区、市)邮政企业的实习网点。

  学院坚持“砺能先修德”,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丰富资源和平台功能,推动思政育人从“平面”走向“立体”。一方面,引领广大教师将职业道德、大国工匠、劳模精神、一线故事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师傅”言传身教的“活教材”作用,让广大学生听一线故事、看一线变化、讲一线感受,助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技术技能水平“双提升”。

  实践出真知。石邮学院融入社会大局“面”,将“大思政课”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时代大势、国家大事相结合,将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不断扩大思政课堂半径。

  在学院驻村点——河北省张北县玉狗梁村的田间地头用技能帮农助农,在江苏邮政的“双11”直播战场挥洒青春,在社区农场、企业基层开展调研,在抗日英雄节振国纪念馆里赓续红色精神……通过一场场电商直播、一篇篇调研报告、一次次红色参观,学生们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艰辛历程,亲身参与到保障民生、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切实激发爱国奋斗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坚持文化牵引,构建思政育人“宽平台”

  因“邮”而生、为“邮”而建、伴“邮”而兴,是石邮学院最鲜明的特色。中国邮政在一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血脉、红色基因,成为开展思政育人的深厚土壤。石邮学院通过打造文化生态、宣教阵地、品牌活动等特色载体,持续撬动思政育人生产力。

  石邮学院以“邮”为根,打造文化育人生态。发挥校企融合优势,建成了鸿雁文化广场、鸿雁培训楼、鸿飞天下校史馆、邮票上的教育家文化长廊、驿使图墙雕、“职业教育·大邮作为”主题展览等一批承载学院文化底蕴、展现浓郁邮政气息的校园文化景观;开设了“邮政文化概论”“邮票上的党史”等7门必修、选修课程;创作了“到中国邮政基层去”“鸿雁”“雪线邮路”“传邮万里”等文艺作品,多维度、立体化培育学生邮政情结,打造了思政育人的强大场域。

  遵循“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要求,石邮学院以“广”为标,打造思政宣教平台,搭建了形式新颖、覆盖全员、青年喜爱的“石邮讲坛”和“石邮青年”线上线下阵地平台。邀请著名主持人陈铎、女排前世界冠军李桂芝、时代楷模其美多吉等名人大家、邮政劳模做客“石邮讲坛”,开设“邮小青课堂”“青年大学习”“石邮青年说”等思政栏目,开展有感召力和参与性的系列宣传教育。经过深耕细作,两大平台已成为学生最喜爱和最具影响力的阵地品牌。目前,“石邮讲坛”已开展1400余场,受众达68万余人次;“石邮青年”公众号年阅读量近百万,累计用户超5万人,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和“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名单”,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优秀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称号。

  榜样是旗帜。学院以“旗”为引,打造思政活动品牌,将邮政劳模思政育人制度化,先后聘请了包括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等272名先进模范担任大学生兼职政治辅导员,通过举办报告会、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团日活动等形式,让青年学生面对面聆听感人事迹,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将文化活动品牌化,深耕“科技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文化节”,精选活动主题,策划特色模块,常态化开展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成为石邮学子提高思想觉悟、品格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广阔舞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石邮学院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企业同向,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始终认识清晰、始终道路明确。近10年来,学院毕业生有六成进入邮政企业,其中95%以上在县级以下基层邮政就业,30%以上在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工作,30%以上已成长为基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涌现出了以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龙生为代表的一批劳动模范,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康智为代表的一批技术能手;牛威龙、周吉、於鑫洋等同学的事迹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刘晨曦等同学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学院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院思政育人实践登上《中国教育报》大思政专版,学院毕业生扎根基层群像报道被《中国交通报》等报刊专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