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在邮路上艰难前行。
王超顺出班前整理报刊、邮件。
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苇沙河镇的邮路上,有这样3位乡邮员,他们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铸就了一条闪耀着劳模精神的邮路。这条邮路不仅是一条传递信息的通道,也见证着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书写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时代华章。
第一代劳模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宫本玉是这条邮路上的第一代劳模乡邮员。在邮政事业的初创时期,他肩负起开辟邮路的重任。他不畏艰辛、不惧风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将一封封信、一份份报刊准确无误地送达每一个偏远的村落。他的身影,成为邮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宫本玉自1955年担任乡邮员开始,所走的这条邮路可谓崎岖艰险。苇沙河至大水滴台段区内,有70多个投递点,全程105公里,需要翻越5座大山,经过32条河流。途中常有野猪出没,甚至还要经过一段长3公里的“蛇道”。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走到这里,都必须穿上高腰鞋,扎紧裤脚,以防被毒蛇咬伤。邮路沿途更是悬崖峭壁、险象环生,“刀尖砬子”“老虎口”“狼头沟”“马面石”“龙头”等道道天险令人胆战心惊。
然而,宫本玉却顶着雨雪风暴、严寒酷暑,常年奔波在这条邮路上。20多年中,他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投递报刊、邮件超过190万件,且从未出过差错,从未误过一次班。宫本玉的勤勉和敬业,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赞誉,他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第二代劳模 接力前行 不负韶华
王明杰是这条邮路上的第二代劳模乡邮员。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明杰一直走在乡邮路上。那时的乡村道路宽度仅有1米左右,全是土道和沙石路,一边是深不可测的鸭绿江,一边是陡立的山崖。然而,无论是春夏季节的雷雨肆虐,还是山上飞石的从天而降,王明杰始终坚守在邮路上,从未耽误过一天工作。
“每天早上5点多出发,晚上八九点摸黑回来。春节期间包裹多,我就借来牛爬犁拉着走。”王明杰回忆说。
在那个年代,邮政包裹需要收件人拿着领取通知单去邮局自取,但王明杰在入职之初就自立“规矩”:山再高、路再远,也要给村民送包裹上门。“我受点儿累,村民就能轻快些。”他动情地说。
后来,邮包不断增多,人背肩扛、徒步投递已难以为继。为坚持送件到户,王明杰在单位配发摩托车之前,就自掏腰包购买过两辆摩托车。
王明杰的无私奉献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乡亲们的高度信任和一致好评。他以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一走就是27年,累计投递行程65.5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了16圈。在岗期间,他投出各类邮件、报刊上百万件,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也成为新一代的“全国劳动模范”。
第三代劳模 传承精神 续写辉煌
2016年,王明杰的儿子王超顺从部队退伍后,正式踏上了乡邮员的征途,成了这条邮路上的第三代传承人。他自幼便聆听父亲讲述邮路上的那些动人故事,深受劳模精神的熏陶。他怀揣着对邮政事业的热爱与敬意,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邮员,将这份事业和精神代代相传。
在工作中,王超顺表现出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品质。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身于邮政投递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他都坚持穿梭于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甚至深入田间地头,将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一个收件人的手中。
王超顺在投递工作中表现出和父亲一样的坚韧与毅力,令人敬佩。他每天需要往返120公里的邮路,日均投递乡村邮件160件左右,工作时间长达9—10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难以承受,但王超顺却从不言苦、从不喊累。他深知,作为一名投递员,肩负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重任,这也激励着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邮件。
8年来,王超顺处理过的邮件累计达上百万件,且做到了“零失误”。他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信任,更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在今年5月9日举行的白山市第七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王超顺被授予“白山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年轻一代的楷模。
在这条邮路上,三代劳模乡邮员,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邮政事业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