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来自河北的集邮爱好者郭先生惊喜地发现,上海外滩两岸为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亮灯。
11月29日上午,来自山东的集邮爱好者侯女士在上海展览中心买到《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特种工艺小型张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NFC功能,点亮“东方明珠”。
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的贵州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邮政分公司的吴洋舟和同事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虽然略显疲倦却眼神闪亮。这里的苗银冰箱贴、刺绣胸针、绣片明信片、蜡染玩偶等特色文创产品销售火热,苗银冰箱贴更是开展当天就卖断货,引得她和同事惊呼:“万万没想到!”
近年来,凯里民族风情园内的“绣里淘非遗集市”火爆全网,也为黔东南州分公司苗侗文化主题邮局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对当地刺绣、蜡染、银饰等各类非遗文化产品进行传承和创新。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在亚邮展这个大舞台上得到了肯定。“展现民族文化自信,产品与生活场景融合”,关于邮政文创产品出圈的密码日益清晰。
亚邮展人气爆棚,上海展览中心外惊现超长排队景象,引得见过大世面的上海人也直呼“没想到!”盛女士从浦东赶到亚邮展现场,自嘲为“散装集邮爱好者”的她,特意找出了尘封的集邮册。来自上海航天集邮研究会的叶老先生怎会错过主场之利?他自豪地指着参赛邮集里自己设计的航天封,向外地邮友讲述设计思路。
赶到亚邮展现场的,不仅有盛女士这样的上海市民,还有来自武汉市残疾人集邮联谊会的一位听障集邮爱好者,他用略显夸张的手语和肢体语言向邮友表达着兴奋之情,在他的无声世界里,奏响了亚邮展带来的缤纷乐章。来自河南的演员冯继凯,受邀在现场扮演的“包青天”备受追捧。他在演出间歇,也没忘了买本《包公》邮折。在他看来,《包公》邮票和自己的演出都是为八朝古都开封添彩。来自德国的BodoA.v.Kutzleben,用夹杂着德语的英语介绍自己收藏的关于毛泽东的邮品,并和一个个热情的邮迷合影。阿根廷集邮爱好者Roberto Nestor Cravero的亚邮展记忆里,有热情好客的中国邮迷,还有关于赤壁青砖茶、孝感麻糖的回味……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不期而遇却又不谋而合:共同见证这场集邮界的盛会,通过集邮架起文化之桥、友谊之桥。
全神贯注敲邮戳,一笔一画写信寄信,在主题邮局打卡,和集邮IP动画玩偶合影,挑选集邮文创产品……出现在亚邮展现场的,不仅有少年邮局的小局长、小讲解员,还有无数对集邮充满好奇的青少年。虽然全英文的邮集介绍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虽然编组邮集的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熟悉,但亚邮展这样的平台让他们有了接触和了解集邮文化的机会,也在心中种下集邮的种子。集邮活动因为参与者的老龄化倾向,被戏称为“爷爷级赛道”。邮展上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无疑将点亮集邮活动的未来。谁敢说他们中间不会产生未来的“国家大奖”和“荣誉大奖”(亚邮展最高奖项)得主?
展方寸邮票,传亚洲文明。亚邮展点亮上海,也点亮了梦想。时尚是一个轮回,群众基础好、文化内涵高的集邮活动,迎来又一轮新风尚,并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