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乡野 普惠“三农”

——重庆江津区分公司推动农资分销业务高效发展侧记
王春兰2025-04-15来源:中国邮政报

  又是一年春耕季。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阳光倾洒在花椒基地里,一辆邮政农资配送车缓缓驶入,在田间劳作的村民立刻围拢过来。邮政投递员涂绪华卸下肥料后还不忘提醒:“这肥料可是专门为花椒定制的配方,大伙儿使用时一定要按上次专家教的步骤来哟!”

  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中,农资分销业务不仅是拓展邮政业务版图的关键领域,更是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江津区邮政分公司以“三抓三促”策略推动农资分销业务高效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活力。2024年,该分公司农资分销业务收入率先在全市邮政突破1000万元,达到1170万元;截至今年3月底,农资销售额已超过800万元。

  抓渠道建设 促网络拓展

  3月,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在油溪镇三圣村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村民背着背篓排起长队。“三五包的话,我下午就送。要是量大,就得过两天,邮政的车给送到家。”站点负责人赵生富坐在桌前,“唰唰唰”记录着大家的联系方式、用肥需求,不时抬头提高音量提醒道。

  统计好农资的需求量后,赵生富拨通了三圣邮政所负责人万宇的电话:“万主任,今天订肥料的人多,有10吨45%的复合肥、3吨25%的复合肥。我一会儿把明细发给你,看明天能不能安排送哟?”

  这两年,到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订肥料已成为当地越来越多村民的选择。“以前农资销售主要依靠投递员,但随着队伍人员减少、老龄化等问题凸显,加之服务范围受限,农资分销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江津区分公司渠道平台部负责人钟润介绍说。于是,江津邮政瞄向农资销售的社会渠道,在36个综合便民服务站有效叠加农资分销业务。

  为了让更多像赵生富这样的站点老板能够安心与邮政合作,江津区分公司推出了多项服务措施: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保障站点代销收益;发挥乡镇级共配中心作用,免费为站点提供仓储服务,降低农资运输成本;为大客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解决站点配送难题;组织网点负责人、网格经理、投递员等与站点建立“一对一”联系,做好业务沟通及售后服务;与金融业务联动,开展“农资惠乡亲”活动,为站点引流。

  “和邮政合作,我是一百个放心!”赵生富说。随着站点功能被有效激发,2024年,江津邮政通过综合便民服务站代销农资达到110万元。

  抓客户开发 促商流增长

  “专家提出的高粱、油菜套种模式,实在太神啦!”白沙镇黑石村的高粱地里,望着眼前一片金黄灿烂的油菜花,一条心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宗富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去年,合作社订购了50余吨农肥,江津邮政不仅将化肥送上门,及时保障合作社的农资供应,还邀请农技专家实地调研土壤、气候条件,创新性地提出高粱、油菜一年两熟的套种模式,使村民收入增加了5%。

  2024年以来,江津邮政将农资营销重点放在合作社等新型农业客户的开发上,通过全面走访、全方位服务,与20余家合作社达成合作,推动农肥销售500余吨,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以一条心合作社为例,在种植前期,江津邮政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土壤检测,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与科学的农肥使用方法;到种植中期,提供免费无人机农药喷洒服务,为其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以前种地全靠自己摸索,产量不稳定。现在有了邮政、有了专家,不管是选种、施肥还是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有专业指导,心里可踏实多了。”邹宗富说。社员们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定了与邮政合作的信心。

  抓基地建设 促协同发展

  “咱们农民最怕的就是种出来的粮食没有销路。自从搭上了邮政这趟车,我这心里可算是有了底。”江津区垦邦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王光武道出了当地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心声。

  王光武是一名返乡创业者,种植了200亩水稻、葛根,起初的发展之路略显艰难。2022年,王光武迎来了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在村委会的推荐下,他的水稻田挂上了“邮政示范田”的牌子。从测土配方、特制化肥供应,到病虫害防治,再到商品包装设计、渠道销售,在江津邮政全方位的支持下,王光武的致富路越走越宽。2024年,王光武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示范田成功升级为有规模的大米基地,借助邮乐等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王光武的成功并非个例。近年来,江津邮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产品基地与示范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与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发挥优势,破解农产品“种不好、卖不出、难运输”问题。目前,江津邮政已成功打造了8个大米、柑橘、花椒、糯玉米、高粱等农产品基地和示范田,总面积达1500余亩。

  示范田建设自然而然带动了农资分销业务的蓬勃发展,仅2024年便销售农肥200余吨,同时,还实现农产品交易额800余万元、新增对公账户存款1000余万元、实现寄递收入近100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业务协同、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