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邮政模式” 校园快递去“摊”进“店”
作者:记者 毛志鹏 来源:中国邮政网 发布时间:2019-03-08 

  针对当前高校快递乱象,长期在一线从事投递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邮政分公司投递员赵明枝带来了校园快递市场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的基层邮政实践经验,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建设邮政综合服务中心 规范高校快递市场的建议》。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90后”“00后”新一代大学生成为热衷网购的一支重要队伍。2017年,全国包裹总量突破400亿件,校园进口包裹量占比为10%。快递公司投递主要靠在高校门口或校园内“乱摆乱放”“占道经营”,有时一所学校“摆地摊”的快递公司有十几家,学生取件主要靠“排长队”“刨小山”,对校园的环境、秩序、安全等都带来一系列问题。校园快递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成为大学校园里吐槽和热议的对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赵明枝对此有切身感受。她在对部分高校、快递公司等机构调研后发现,“摆地摊”的投递方式与快递行业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校园快递市场的投递量远远高于收寄量,盈利空间小,成本投入回收周期长,快递公司“投资的意愿”不高。虽然个别民营快递尝试布放智能快递柜,但由于一次性投入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不适合长期运营,造成校园快递“摆地摊”现象长期普遍存在。

  “但辽宁邮政与沈阳建筑大学合作的邮政校园综合服务中心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赵明枝说。

  沈阳建筑大学日均邮件投递量3000件,“双11”峰值能达到7200件,不仅学生取件体验差,而且堆积的邮件也扰乱了校园秩序。为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建筑大学与辽宁邮政合作,由学校提供室内场地260平方米、室外场地400平方米,由邮政投资150万元,建设邮政校园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于2018年10月10日试运营,目前状况良好,基本实现了校园快递收寄投递服务的集中、规范管理,做到了校方满意、学生满意、政府满意、合作企业满意。

  赵明枝介绍,这一模式解决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学校管理难题。搭建起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场景,彻底改变了校园快递“摆地摊”乱象,消除了安全隐患。在无需学校投资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收发室工作人员由原来3名专职人员减少为1名兼职人员,降低了管理成本。能严格执行邮件验视及安全收寄制度,净化了校园环境,保证了邮件安全。二是满足了学生多元化服务需求。中心布放智能包裹柜群10组、智能信包箱2个、超大件存储货架20组,所有快递服务设施全部对外开放,可同时保证4000个邮件收投,充分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快递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中心能为学生提供信函寄递、普通包裹邮寄、书报刊订阅、存取款等邮政网点基本服务,学生不出校园就能享受到高品质、规范化的服务。三是提升了快递行业整体服务水平。通过建设邮政校园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社会快递公司的代收代投服务,目前,已有苏宁易购、京东物流、唯品会3家电商公司,申通、中通、圆通、百世4家快递公司与邮政合作,以最低成本解决了校园投递“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了校园快递服务的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也为行业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创造了更好条件。四是助力了校园精准扶贫。中心负责人、营业员由邮政员工担任,客服、替班及小时工作为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岗位,统筹安排学生排班,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跟踪辅导,确保胜任岗位工作,保证学业与兼职两不误。

  为此,赵明枝建议,严格落实《邮政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较大的车站、机场、港口、高等院校和宾馆应当设置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由教育部与国家邮政局联合发文,支持保障以邮政为主体,推进校园快递服务管理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同时,建议教育部在更多地区、更多校园试点,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推广邮政校园综合服务中心模式。国家邮政局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邮政牵头,帮助协调各大快递企业,推进校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加强行业指导、细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